穗高的月亮[日]井上靖.郑民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穗高的月亮[日]井上靖.郑民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ID:18457790

大小:1.36 MB

页数:367页

时间:2018-09-18

穗高的月亮[日]井上靖.郑民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_第1页
穗高的月亮[日]井上靖.郑民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_第2页
穗高的月亮[日]井上靖.郑民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_第3页
穗高的月亮[日]井上靖.郑民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_第4页
穗高的月亮[日]井上靖.郑民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_第5页
资源描述:

《穗高的月亮[日]井上靖.郑民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缕缕香语(代总序)叶渭渠自古以来,日本有散文之国的美称。多年来,我主编了不少日本作家文集,其中不乏收入散文随笔卷,但总希望有机会系统地编一套散文文学集,以飨读者,否则将是我终生的憾事。初秋时分,国岚同志受王亚民同志之托前来寒舍,面约我为河北教育出版社主编一套日本散文随笔集。我们不谋而合,终于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于是为了主编这套书,促使怠惰的我再一次遨游日本散文随笔的艺术世界,相闻一缕缕从书卷中散发出来的香语。这是一般所说命运的邂逅,也就是我的幸福夙愿得尝吧。这时候,我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是可称得上日本随笔鼻祖的《枕草子》的影子。重读它,使我又一

2、次感受到上千年前女作家清少纳言笔下四季自然瞬间微妙变化之美,以及体味那个斑驳的风俗世相、那个复杂的人情世界、那个春夏秋冬的四时情趣、山川草木的自然风情和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还有作者开心的事、苦恼的事、喜欢的事、讨厌的事,偶感而发的中日文化异同之事⋯⋯。正如作者戏言,凡事必录,“笔也写秃了”。谈到古代散文随笔自然联想到与《枕草子》相隔二三百年后问世的《方丈记》和《徒然草》,两书是近古文学的双璧。前书的作者鸭长明和后书的作者吉田兼好曾仕于朝廷,后来失意而出家,在山中闲居草庵或隐于古刹,在他们的作品里自然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佛家的厌世、无常和虚空的思想,所以

3、也有“隐者文学”之称。他们又都有和歌和汉学的修养,可以自由使用和文与汉文,其文字表现简洁,内涵深邃,颇具东方哲理性的诗情。尽管如此,他们俩的人生体验不同,他们写作出发点和构思自然不可能一致,《方丈记》以“露落花残”展开人生无常的主题,通过当时五大灾难的经历,细细地咀嚼着人生的苦涩,不时或多或少坦露出激越的情怀。《徒然草》则涉足广而深的世界,从自然、人事、恋爱、青春、衰老、出世、求道,到对无常的“哀”和对美与传统的憧憬,可谓如作者所言,“竟日无聊,对砚枯坐,心镜之中,琐事纷现,漫然书之,有不甚可理解者,亦可怪也”。这三部随笔集堪称日本古代随笔的最高峰

4、,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作者们都是兴之所至,漫然写就,笔致却精确简洁,朦胧、幽玄而闲寂地展现事物的瞬间美,确确实实是一篇篇异彩纷呈的艺术随笔,将会给人丰富的艺术享受。这当然是我首选的,我对此没有迟疑过。日本散文形式之丰富,体裁之多样,可以说是世界之最,随笔、杂文、小品、日记,漫记、游记、随想录、讲演词,凡此种种,尽列其中。平安时代的女性日记文学,就是古代散文随笔文学的瑰宝,自不容忽视。其中当然首推最早的藤原道纲母的《蜻蛉日记》,以及《紫式部日记》、《和泉式部日记》,还有稍后菅原孝标女的《更级日记》等。这些日记都是笔录了自己的身边小事,但它们

5、纪录的,既有爱也有恨和怨,既有欢乐也有苦恼与悲哀,既有对现实的抗争也有面向虚幻的现实,寻求灵魂的宁静。不管怎样,她们流露出来的都是人间的真情,没有半点的虚假与伪善,读来仿佛耳边可闻作者的轻轻絮语,她们砰然跳动的心也不时地撞击着你的心房。作者与读者心灵相通,达到灵魂的交流,此乃读这类随笔文学的一大乐趣也。所以编这套书系时,我必选其代表之作。古代女性日记文学的传承,加上后世自然主义的影响、产生了纯日本式的“私小说”模式,那是另一个问题了。继日记文学之发达,恐怕要算是纪行文。其中以俳圣芭蕉为最具代表性。芭蕉一生几乎是在旅行中度过,他的纪行文与俳句是齐名于

6、世的,同样也都传达了闲寂的风雅情趣。我之至爱者,他的俳句是《古池》,随笔则是《奥州小道》。芭蕉在旅次“顺随造化,以四时为友”,通过自然观照,自觉四季自然之无常流转,“山川草木悉无常”,进而感受到“诸行无常”。因此他竭力摆脱身边一切物质的诱惑,“以脑中无一物为贵”,“以旅为道”,以及以大自然作为自己的“精神修练场”,培植“不易流行”的文艺思想和宗教哲学思想。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他旅行奥州小道,来到山形藩领地的立石寺,置身于景色佳丽而沉寂的意境,顿觉心神清净,于是作句“寺院一片寂/蝉声透岩石”,以慰藉他的悲凉的旅心。他在《奥州小道》中就慨叹:“早已抛

7、却红尘,怀道人生无常的观念,在偏僻之地旅行,若死于路上,也是天命。”他在旅次病倒,于是写下辞世句:“旅中罹病忽入梦/孤寂飘零荒野行。”可以看出芭蕉在旅行中感到寂寞与悲凄,不时吐露出无常之心,极力超越世俗,将自己寄托于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在艺术上达到了“风雅之诚”。编入书系的《奥州小道》,以及《野曝纪行》、《更科纪行》等,文、句兼书,相益得彰,且无论是文或句,都集中反映了芭蕉所创造的这种闲寂风雅之美。近古散文体的著作更为盛行,一些有汉文学素养的作者在自己的书名中使用了“随笔”这两个汉字,比如一条兼良著《东斋随笔》、黑川道右著《远碧随笔》等,从此,将

8、散文体的著作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态,正式称作“随笔文学”。它们一方面继承传统的文学性的随笔,一方面又拓展其内涵,发展为学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