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11)教育的契机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11)教育的契机

ID:18462304

大小:19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18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11)教育的契机_第1页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11)教育的契机_第2页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11)教育的契机_第3页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11)教育的契机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11)教育的契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十一)教育的契机做教育是需要等待的。等待什么?一个是等待孩子们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小时候不明白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懂事了。所以,有时候看上去老师并没有教给他们什么或刻意地去影响他们,他们也自然就会了,其实老师的影响始终都在,只是没有显现出来,有时就连学生本人,也不一定意识得到。正如我们有时看到孩子的举动很奇怪,说我没教过你你怎么就会呢?孩子的回答通常是:我也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反正就是会了……另一个等待,就是等待一个最佳的教育机会。教育的契机有时候是需要耐心等待的。前一段时间一直在讨论一

2、个老话题:德育的实效性。因为这个问题始终在困扰着教育工作者。我们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学生身上投入的教育精力都打了水漂,学生要么徘徊不前,要么反复无常,要么甚至在你的教育之下反而在退步。如果用物理学的概念来解释什么是高效的德育工作,那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和孩子成长的需要形成“共振”。如荡秋千,你用的力和秋千摆动的节奏吻合,秋千就会很快荡得很高;如果你用的力和秋千的运动方向不一致,结果是什么大家都明白。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教育的效果很好而用同样的方法有时候却根本没有效果的原因。教育是很复杂的工程,影响孩子成长的因

3、素太多了,不是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改变多少的。我们能否在平时大量“无效”的教育基础之上,抓住学生成长中的关键点,促成他的飞跃?这是很考验教师的耐心和智慧的。等待并非消极地守株待兔,而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时刻注意学生情绪、心理的变化,等到那个机会来临时,不惜工本也要把难关攻克下来。捕捉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很重要,就像球星,他的过人之处就是总能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现在最合适的地点,完成决定成败的关键一击。衡量一个班主任业务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机会其实是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如

4、果我们能经常琢磨它,就一定能练就这种洞察力。以下我们做一点简单地分析。教育的契机何时出现?在我看来,有三大类情况:一个是利用常规的活动发掘德育的内涵,及时地进行教育。任何官方组织的重要活动或班级的集体活动都是很好的德育题材,即使打扫卫生也有深入挖掘的余地。但我们发现,越是正规组织的活动,学生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热情就越差,这里的原因有两点:一个是活动是自上而下的,并非来自学生自发的要求,或者即使学生有需求也因为是官方组织的,学生因逆反心理而不合作;二是我们的教育形式过于老套、手段过于陈旧,就那么三板斧,学生都能背下来

5、了。低年级学生的因为新鲜,还当回事,在学校时间长了,看到每年都是那一套,谁还会感兴趣?走形式、走过场,是德育工作实效性差的最大原因。以上两个原因是互相有联系的。我们经常怪现在的学生听不进正面教育,搞不懂他们真正对什么感兴趣?其实我们也可以反思,如果你是学生,你愿意每次都听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吗?内容是正面的,但是再好的内容也要学生愿意接受才会有效果。我们把学校每年的教育活动梳理一下就会发现,重大的节日、纪念日(比如六一、五四、国庆、元旦、教师节、青年志愿者日),常规的活动(比如春秋游、运动会、家长会、黑板报、大扫除)

6、从组织到形式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是最没有创意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当然也是没有多少效果的,甚至还有反效果。学生在这种毫无生气毫无新意的活动中变得麻木而厌恶。这样,我们就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育机会。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就是在传统的活动中寻找新的突破,把自上而下的发动变成自下而上的推动,具体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总之思路要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班级,学校只提供统一的时间、地点,方案各个班级自己拿,然后组织评比,给好的方案发奖,这不就比自己辛辛苦苦为学生设计方案学生还

7、不领情好得多吗?很多事情,换个思路,来个逆向思维其实就变复杂为简单了。在我的教育实践中,这类活动比较典型的如《我带学生做生意》系列、排练运动会入场式,等等,都是依托学校的大活动搞出自己特色的真实案例。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优秀班主任的素质之一就体现在能挖掘活动的德育内涵上,如同一个精明的商家能从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嗅出商机。常规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得到的收获是不同的,而第二种情况的针对性就更强一些,那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组织引导下开展的活动,比如我曾经带学生开展的户外拓展训练、

8、毕业旅行等,这类活动方式很灵活,首先是学生自己喜爱的,当然效果比较好。我主要想讲的是第三类:针对学生个体的教育机会。我们都知道这样的现象:如果你的力不用在点子上,即使很用心用力地去做教育,效果也是很有限的。教育不是靠使蛮力的,不是说时间、精力投入进去马上就能见到效果的。反过来说,如果你的付出没有回报,你会怎样?是就此放弃,还是再坚持一下,还是再思考一下策略是否得当?我觉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