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北非论文政局动荡论文

中东北非论文政局动荡论文

ID:18462667

大小:5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18

中东北非论文政局动荡论文_第1页
中东北非论文政局动荡论文_第2页
中东北非论文政局动荡论文_第3页
中东北非论文政局动荡论文_第4页
中东北非论文政局动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东北非论文政局动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东北非论文政局动荡论文[摘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局势具有关键性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推行“大中东计划”,极力渗透美国式民主,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煽风点火,甚至直接武力干涉,导致动荡迅速蔓延和局势进一步恶化。西方势力干涉的目的是为其自私的战略利益、能源利益和国内政治利益。从这次动荡中,我们要认清西方势力是世界动荡的最主要根源,明白“政局稳定是国家发展基本前提”的道理。[关键词]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原因;启示2010年12月,发生在北非国家突尼斯的自焚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街头抗议和

2、骚乱,随后在埃及、也门、约旦、利比亚、巴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国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了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政局动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这次动荡的产生及蔓延具有关键性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一、西方势力的干涉是引起动荡的深层原因1.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极力渗透美国式民主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主义价值观。克林顿政府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推行所谓“新干涉主义”,对别国内政肆意干涉,就是一个明证。“911”事件发生后,布

3、什政府在“反恐”旗号的掩护下,直接发动了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不仅如此,布什政府更是推出了意在推行所谓民主的一个长期计划,那就是“大中东计划”。2004年1月,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时表示,只要中东地区还存在暴政、绝望和怨恨,美国就应执行“在大中东地区促进自由的前瞻战略”;在同年召开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布什发表题为“同中东和北非地区面向进步和共同未来的伙伴关系计划”的声明,正式向世界抛出“大中东计划”[1],美国开始从外交、经济、文化等层面有组织、有规模地在整个伊斯兰世界推行民主改造计划。美国的一些非政府组

4、织是实施“大中东计划”的主要载体。如标榜为非政府机构、但其资金却由国会拨款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在突尼斯、埃及、约旦、科威特、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均十分活跃,蛊惑穆斯林教派内斗,培植新的替代力量,策划在北非和中东掀起一系列的政治动乱。[2]其他一些非政府组织,如美国民主党国际问题学会、中东民主基金会、欧亚基金会、民主研究所、国际共和研究所等,均向中东各国的反对派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员培训,大力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奥巴马政府延续了其前任的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各种非政府组织继续在美国官方的资助下完成它们预设的目标。不仅

5、如此,奥巴马本人意欲改善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负面形象,采取一些做法“拉近”其与阿拉伯民众之间的距离,助长了美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称,美国秘密支持了埃及的异见者,他们3年前向华盛顿承诺在2011年组织“政权更替”运动。[3]这表明,奥巴马政府与这次埃及政局动荡有着直接的关联。与传统的外部军事打压手段不同,“大中东计划”更加注重从目标国的内部煽动和激起民众的极端情绪,从而发动非暴力的“软战争”,即所谓的“街头革命”。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意欲推行的民主改造计划,诱导着该地区的民众“认同”美国的自由主义

6、价值观。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些国家原本存在的经济结构失衡、失业率上升和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进一步凸现,一些民众在所谓“自由”、“民主”口号的鼓动下走上街头,从而导致了动荡的发生和蔓延。2.美国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煽风点火,导致动荡迅速蔓延为了让美国的民主改造计划顺利实现,奥巴马政府极为重视现代网络技术,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在中东北非地区煽风点火。2008年,美国军方智库兰德公司在向国防部递交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应该帮助变革者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即提供一些措施鼓励美国公司投资这一地区的

7、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领域。”[2]奥巴马政府在近三年中拿出超过2000万美元的“竞争性赠款”,在2011年又追加2500万美元,“以支持正在利用尖端手段对抗互联网压制行为的新涌现的技术人员和活动人士群体”。[4]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连续两年发表“互联网自由”演说,表示要“利用这些(互联网)技术推进我们的外交目标”。社交网络已成为奥巴马政府“外交箭袋中的一支新箭”。美国借着“互联网自由”的幌子在中东北非大力推动网络建设和推广美国的社交网络。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著名社交网站均与美国政

8、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这些网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延伸。[5]而正是这些社交网络,在中东北非事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技术优势传输美国的意识形态,煽动多国民众非法聚集,最终导致这些国家爆发动乱。举一例说明。据《每日电讯报》报道,2008年4月6日,超过10万名埃及网民决定通过facebook网站支持大迈哈莱市的工人罢工,这场运动随后发展为全国性罢工。这场运动得到了华盛顿的关注。同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