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宋少帝赵昺墓及陆秀夫负帝蹈海像

访宋少帝赵昺墓及陆秀夫负帝蹈海像

ID:18465288

大小:1.54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9-18

访宋少帝赵昺墓及陆秀夫负帝蹈海像_第1页
访宋少帝赵昺墓及陆秀夫负帝蹈海像_第2页
访宋少帝赵昺墓及陆秀夫负帝蹈海像_第3页
访宋少帝赵昺墓及陆秀夫负帝蹈海像_第4页
访宋少帝赵昺墓及陆秀夫负帝蹈海像_第5页
资源描述:

《访宋少帝赵昺墓及陆秀夫负帝蹈海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访宋少帝赵昺墓及陆秀夫负帝蹈海像       宋少帝赵昺[bǐng]是宋度宗赵禥[qí]的儿子,母为修容俞氏。生于咸淳七年(1271)。德祐二年(1276)初,元军在伯颜统率下进抵临安城郊。南宋一面以同元军谈判为名,派文天祥至元营;一面却奉表清降,元军不战进入临安。全太后(度宗后)、恭帝被俘北京。宋臣张世杰、张秀夫等护益王赵昰[shì]、广王赵昺沿海岸线向南逃奔。同年抵达福州,在陆秀夫、陈宜中拥戴下,赵昰为宋主,称端宗,改元景炎。进封他的弟弟赵昺为卫王。景炎三年(1278),南宋抗元部队节节败退,宗室由香山(今广东中山)经广州逃

2、至硇洲(今广东吴川南海中州岛),年仅11岁的端宗帝赵昰于四月病死。卫王赵昺又被陆秀夫、张世杰等文武官员拥立为宋主,以陆秀夫为左丞相,文天祥为右丞相,张世杰为太傅。时年8岁,改元祥兴。杨太妃仍一同听政,升中州为翔龙县。不久,移驻新会海中崖山,在崖山造行宫30间,军营3000间,拥有兵民约20万。同年底,文天祥在五坡岭抗击以张弘范为都元帅的元军时,不幸战败被俘。祥兴二年(1279)正月,张弘范挟势进攻崖山,宋元二军在广东新会的崖山海面决战,战至二月初,张世杰所率宋军寡不敌众,大败海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宋元“崖山海战”。陆秀夫见大势

3、已去,于初六对赵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应当殉国,德祐皇帝被俘,受辱倍至,陛下怎能重蹈旧辙呢?!”宋军大势已去,宋丞相陆秀夫挥剑将妻儿老小驱赶入崖海之后,自己也背着年仅八岁的宋少帝投海自尽……宋朝随着滔滔海水一去不返,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赵昺死时,年仅9岁。   宋少帝陵位于深圳南头赤湾西部南山脚下。据赵氏族谱《帝昺玉牒》载:“后遗骸漂至赤湾,有群鸟飞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偶往海边巡视,忽见海中有遗骸漂荡,上有群鸟遮居,心窃异之,设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拟常人,知是帝骸,乃礼葬于本山麓之阳。”另据当地人传说:宋少帝崖山殉国,几天后

4、,有一元兵驾舟出海捞取漂荡在海面财物时,见一黄衣童尸身佩玉玺,便将玉玺取下送交元将张弘范,张断定童尸即赵昺遗体,立即下令兵卒出海捞取,零丁洋面再也不见童尸去向。后来童尸漂至赤湾,伏于沙滩,群鸟遮其上不散。当地父老惊谔之余,只见赤湾滩上天后庙冒起一团黑气,随后栋梁轰然堕地,父老乡亲方知童尸乃是宋少帝遗骸,于是取天后庙栋梁作棺木,收少帝遣骸葬于南山脚下。   赤湾宋少帝陵的始建年代,凭传说当在元初,史料典籍均无从查考。如今的陵址,是1911年由旅港赵氏三支裔孙重修。初为灰沙砌筑,平面呈“凸”字形,长10米,宽6米,面向零丁洋,墓碑上

5、刻有“宋祥兴少帝之陵”七个字。墓墙两旁刻有一副楹联:“黄裔于今延宗祀,赤湾长此执皇陵。”墓前有两只灰沙堆塑的镇墓兽。该墓初时赵氏后人历年皆来吊祭,后来便沉寂埋没于草丛林木之中了。   1982年,赤湾深水港破土动工,在修建与之配套工程赤湾公路时,被人发现此陵。后来,为了保存这一古迹,蛇口旅游公司在深圳博物馆、香港赵氏宗亲会的协助下,对陵址进行了修葺、扩建,全陵由50余平方米扩大至4400多平方米,使之成为独立的一座陵园。墓的东侧新立一块1米宽、2米多高的泉州白石墓碑,碑文为篆体阴文,风格古拙,为著名书法家商承祚所写。碑背面刻有“

6、崖海潜龙,赤湾延帝”八个大字,字体苍劲,为著名书法家秦萼生手笔。墓前祭坛、祭台系花岗条石铺砌,造型优美,刻工精细。两侧各立石望柱一对,上置石狮。墓的后半部有黄色琉璃墙环绕,墙内有12个花岗石墩柱,颇为壮观。西侧建有圆形花坛、陆秀夫背负宋少帝塑像等建筑。   如今的赤湾宋少帝陵,头枕南山,面临深港,整齐的石阶墓道缘山而上,陵内青草翠柏,佳木葱茏,环境幽静。游览蛇口现代深水港后,乘兴沿公路直抵少帝陵,追忆宋王朝的兴亡盛衰,凭吊南宋爱国将士的英烈忠魂,抚古思今。  游赤湾访宋少帝赵昺墓及陆秀夫负帝蹈海像  孤冢冷冷卧残阳,寻寻觅觅到离

7、方,  千年遗事难追溯,尘世兴亡叹沧桑,  四方王师皆败绩,弱兵岂可御强梁,  负帝蹈海免凌辱,留得忠臣名字香。    崖山祠在新会市古井镇官冲乡,又名全节庙,乡人称“国母殿”。为宋朝最后一个皇帝建立行都的地方。建国后,在周恩来总理、董必武副主席和郭沫若院长等关注下及当地政府和海外华侨及国内热心人士的资助下,崖山古迹已复原貌,供游人阅览。    崖山祠位于崖海东侧的古井官冲村,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历经多次重修,1939年被日寇夷为废墟。建国后。在遗址上进行了多次

8、修建。    崖山祠北靠崖山,南眺崖门,依山而建。占地1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正门牌坊上"崖山祠"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陈白沙用茅龙笔书写的,祠内设有崖山史迹陈列馆、慈元庙、三忠祠、义士祠、杨太后寝宫、白鹇亭、望崖楼等十六处建筑,祠、庙为宫殿式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