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防止小麦倒伏的途径

简述防止小麦倒伏的途径

ID:18467399

大小:9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8

简述防止小麦倒伏的途径_第1页
简述防止小麦倒伏的途径_第2页
简述防止小麦倒伏的途径_第3页
简述防止小麦倒伏的途径_第4页
简述防止小麦倒伏的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述防止小麦倒伏的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简述防止小麦倒伏的途径。1选用秆强抗倒的品种。2深耕细作,加深耕层。3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4改变种植方式。5在起身期进行碾压。6合理施肥。7利用生长调节剂6.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作用。答1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3地膜覆盖的其它作用,包括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状况,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等。2.试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措施。作物产量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通常指的产量是指经济产量,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作物群体的产量,可见群体产量是由个体产量组成的,不同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不

2、同一般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即:产量=穗数×单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①产量构成因素间关系是乘积关系,因此它们不可能都同时增长,而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的关系;②虽然有时增加穗数可能导致穗粒数的减少,但这些因素间有相互补偿的关系。作物产量因素构成的特点:①作物产量因素的形成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不同生育时期依序而重叠进行的;②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在形成过程中有自动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群体间的补偿效应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产量因素间的自动调节作用加以调控:①协调好个体和群体间的关系,就必须有适宜的密度,使群体

3、产量达到最高,发挥最大补偿效应因素的作用;②在一定时期加以适当的水肥管理;③产量构成与干物质的形成与光合产物积累有关。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适当调节,发挥它们的自动调节作用,有利于增产。 小麦的栽培技术是在保证小麦品质特性的基础上,提高产量和效益,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小麦的品质特性和产量特性是其遗传基础所决定的,栽培措施对其有重要的影响。只有高产优质,才能有高效。*要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小麦,首先要选用优质高产的强筋小麦品种。其次要加强农业栽培技术,注意培肥地力、合理施肥、深耕细耙、提高整地质量,

4、做到足墒播种,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合理促控,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的综合配套。第三要适期收获。收获期和晾晒过程对品质有重要影响,收获前要进行田间去杂,提高商品粮纯度。实行统一机收,按品种单收,防止机械混杂。收获后要及时分品种晾晒,晾晒时要摊薄、多翻,使粒色均匀,然后去净杂质,分品种安全储藏。一、冬小麦播种期管理:1、高产小麦地力要求:俗话说,麦是胎里富,我国各地创出600千克以上的高产麦田,分析起来,都是在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氮、磷、钾营养丰富并协调的条件下创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5、是小麦高产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秸秆还田,另一个途径是增施有机肥。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的有效方法,据测定,每亩还田玉米秸秆500到700千克,一年之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能相对提高0.05%-0.15%,土壤孔隙度,能提高1.5%-3%。所以说,重视秸秆还田,能优化麦田土壤的综合特性,增强小麦生产的后劲。实施秸秆还田的麦田以耕深20~25厘米为最好。3、施足基肥合理施肥,提高土壤生产力,是小麦

6、高产、稳产的基础,要想达到小麦高产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测土配方施肥,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以后,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小麦需要的养分量,确定使用肥料的种类和施肥量。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的麦田,如果预期目标产量是600千克,一般要求亩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000-5000千克,或者腐熟的鸡粪1000千克。除了施足有机肥,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也是不可缺少的。在我国广大麦区,农民朋友们施用氮磷钾肥料,也往往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也就是把所有的肥料,一次全施到地里。但是这种施肥方式是不科学的,尤其是氮肥的使用。小麦生

7、长前期,对氮肥的需求量低,而生长到拔节期以后,对氮肥的需求量增大,因此,我们在生产中,应当科学施用肥料。尤其是氮肥,氮肥总需求量的一半作为基肥施入,另一半到拔节期间施用。亩产600千克以上的小麦,全生育期,每亩需要氮肥8到9千克,磷肥8到10千克,钾肥7.5到10千克,硫酸锌1千克,硼砂0.5千克。其中,8到10千克磷肥,7.5到10千克钾肥,1千克硫酸锌,可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氮肥的50%,也就是8到9千克氮肥,作为基肥使用,剩余的氮肥,等到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需要氮肥的时候再施入。二、合理耕作:近些年来,

8、我国冬麦区普遍采用旋耕机进行耕地,不过,连续多年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15厘米以下的土层,容易形成坚实的犁底层,这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也不利于土壤蓄水保墒。深耕的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可以不必年年深耕。正确的耕翻方式应该是,旋耕3到4年,用铧式犁等机械深耕或者深松,破除犁底层。经过耕翻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必须经过耙耢以后才能播种,否则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影响小麦分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