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试题试卷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习题

人教版试题试卷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习题

ID:18481058

大小:8.9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8

人教版试题试卷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习题_第1页
人教版试题试卷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习题_第2页
人教版试题试卷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习题_第3页
人教版试题试卷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习题_第4页
人教版试题试卷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试题试卷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习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关于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菌落往往是一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克隆的结果B.菌落的特征可作为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C.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D.将单菌落接种至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可进一步纯化菌种2.大肠杆菌是生物工程常用的实验材料,有关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原核生物B.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C.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D.可在人体内增殖3.“筛选”是分离和培养生物新类型常用的手段,下列有关技术中不能筛选成功的是()A.在全营养的LB培养基中,筛选大

2、肠杆菌B.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中,筛选能够分解尿素的微生物C.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D.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筛选抗盐突变体植物4.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A.污染主要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B.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C.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D.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向提取液中加入二苯胺

3、试剂后即可观察溶液颜色变化B.观察黑藻叶绿体时,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变暗,应该调大光圈或换凹面镜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D.测定泡菜汁中亚硝酸盐含量时,应在封坛前先测量坛中溶液的亚硝酸盐含量6.下列有关生物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微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载体D.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形成的ATP可以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供能7.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过程

4、中,常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育转基因的外植体得到的新个体属于基因突变个体B.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理化因素诱导可获得大量有益突变体C.单倍体育种中经减数分裂和组织培养两个过程能获得纯合二倍体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8.将采自加州和阿拉斯加的肾叶山蓼种子,在相同环境中培养4个月,任其萌发和生长。然后分成三组分别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研究驯化温度对不同地区肾叶山蓼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的影响。生长5~6个月后,测定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实验结果如下表。有关推测不能成立的是()A.驯化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发生了

5、变化B.不同地区的肾叶山蓼具有不同的驯化潜能C.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D.植物体内的酶系统可能发生适应性改变9.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下列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都正确的是()10.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原理或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含有丰富的淀粉,因此常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保持细胞始终处于活体状态C.调查农田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采用样方法能更接近真实数据D.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酶浓度属于无关变量11.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

6、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B.需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图20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二.非选择题12.有两组同学分别利用酵母菌做了下列实验,请就他们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果,回答相应问题:Ⅰ.第一组同学是利用图20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注:a.本实验所用的酵母液是由5%的葡萄糖溶液+10克酵母干粉,搅拌而成。b.BTB试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当pH<7时为

7、黄色,pH>7时为蓝色。(1)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酵母菌是本实验恰当的试材,因为。(2)观察1、2试管的颜色变化,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的实验现象是。本实验中选用BTB试剂检测的代谢产物是,此外甲、乙试管中还分别有物质生成。(3)在制作葡萄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浆加入发酵瓶的装量不要超过2/3,此操作依据上述实验的。Ⅱ.第二组同学是利用酵母菌,研究种群增长规律:(1)本实验制备的5%葡萄糖溶液,须加热、冷却后再使用,原因是。(2)取A、B两个锥形瓶,各加入等量恒定容积的葡萄糖溶液,A组接种少量酵母菌,B组不做处理。本实验设置B瓶作为对照实验的目

8、的是。(3)分别对A、B瓶进行取样,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估算酵母菌的进行取样计数之前,需将锥形瓶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4)该组同学测定的数据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