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椭圆(4)(教学设计)

2.1椭圆(4)(教学设计)

ID:18481746

大小:28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8

2.1椭圆(4)(教学设计)_第1页
2.1椭圆(4)(教学设计)_第2页
2.1椭圆(4)(教学设计)_第3页
2.1椭圆(4)(教学设计)_第4页
2.1椭圆(4)(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2.1椭圆(4)(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1椭圆(4)(教学设计)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和轴等性质,掌握方程中a,b,c的几何意义以及相互关系,初步尝试利用椭圆标准方程的结构特征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亲自体验研究知识的过程,从中体味成功的喜悦,由此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和探索勇气

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计算、画图以及多媒体展示,使学生体会椭圆标准方程结构的和谐美和曲线的对称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难点:椭圆几何性质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归纳如下表:标准方程范围对称性关于x轴、y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关于x轴、y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顶点坐标焦点坐标半轴长离心率a、b、c的关系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例1(课本P41例6)如图,设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求点5的轨迹方程.分析:若设点,则,到直线:的距

3、离,则容易得点的轨迹方程.所以,点M的轨迹是长轴、短轴长分别为10、6的椭圆。例2:(tb11410402)点P(x,y)与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l:x=的距离之比是常数(a>c>0),求点P的轨迹方程。(备注:化简结果可令:a2=b2+c2)(答:)椭圆的第二定义:一动点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一个内常数,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定点叫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就是离心率2.椭圆的准线方程对于,相对于左焦点对应着左准线;相对于右焦点对应着右准线对于,相对于下焦点对应着下准线;相对于上焦点对应着上

4、准线5准线的位置关系: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焦参数)其上任意点到准线的距离:(分情况讨论)点评:(1)从上面的探索与分析可知,椭圆的第二定义与第一定义是等价的,它是椭圆两种不同的定义方式(2)椭圆的准线方程有两条,这两条准线在椭圆外部,与短轴平行,且关于短轴对称3、椭圆的焦半径公式:设是椭圆的一点,和分别是点与点,的距离.那么(左焦半径),(右焦半径),其中是离心率推导方法一:,,即(左焦半径),(右焦半径)推导方法二:,同理有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其中分别是椭圆的下上焦点)注意:焦半径公式的两种形式的区别只和焦点的左右有关

5、,而与点在左在右无关可以记为:左加右减,上减下加5例3:(tb2515801)(1)已知椭圆的长半轴长是5,离心率为,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已知椭圆过点A(5,4),离心率为,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答:(1)或;(2)或)例4、(tb1815604)从椭圆上一点M向x同作垂线,垂足为焦点F1,若椭圆长轴一个端点为A,短轴一个端点为B,且OM//AB,求离心率。(答:)OBMAx例5(tb4902801)椭圆的焦点为F1,F2,P为椭圆上一点,若PF1F2=900,求PF1F2的面积。(略解:9)三、课堂小结、巩固反思:1、椭圆的第二

6、定义2、椭圆离心率的几何性质3、解三角形四、布置作业:A组:1、(课本P42习题2.1A组NO:8)2、(课本P42习题2.1A组NO:9)3、(tb490320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经过点P(-2,0),Q(0,-3)(2)椭圆过点(3,0),离心率等于(答:(1);(2))B组:1、(tb4903204)椭圆C的短轴长为6,焦点F到长轴的一个端点的距离等于9,求椭圆的离心率。(答:)52、(tb9008305)点P是椭圆上的一点,F1、F2是两焦点,且F1PF2=300,求F1PF2的面积。(答:8-4)3、

7、(tb9008406)椭圆上一点P到焦点F1、F2的距离之差为2,试判断PF1F2的形状。(答:直角三角形)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