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机站设计规范

充电机站设计规范

ID:18490643

大小:2.21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8

充电机站设计规范_第1页
充电机站设计规范_第2页
充电机站设计规范_第3页
充电机站设计规范_第4页
充电机站设计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充电机站设计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Q/CAM001—2007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企业标准电动汽车充电机(站)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标准汇编2007-05-15发布2007-06-15实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发布Q/CAM001—2007目录前言II1适用范围12引用标准13定义14对充电机的要求25对充电连接器的要求36充电监控系统接口和通信要求57计量、计费68充电机(站)的试验和检测(待定)79外观、标识和标志7Q/CAM001—2007前言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主要包括供电系统、充电系统和动力蓄电池系统。充电机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和动力蓄电池的安全。本规范是在GB/T18487和相关标准的基

2、础上,根据动力电池,特别是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技术现状和,对电动汽车充电(机)站的基本功能、安全要求、充电连接器、接口和通信要求、产品质量认证试验和检测等做出了规定。本规范用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电动汽车充电机(站)研究和生产指导性技术文件。本标准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提出。本标准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本标准为首次发布。Q/CAM001—2007电动汽车充电机(站)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机械科学研究院电动汽车用充电机(站)系统研发和产品制造。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

3、文。GB/T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18387—2001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GB/T18384.1—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18384.2—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保护GB/T18384.3—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18858.2低压

4、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器设备接口第三部分:DeviceNet3定义a)充电机指符合本规范规定,可对锂离子、铅酸、镍氢等多种不同电压等级的动力蓄电池总成进行充电的电力转换装置。b)动力蓄电池总成ECU特指动力蓄电池总成电子控制单元。c)直流充电模式以充电机输出的可控直流电源直接对动力蓄电池总成进行充电的模式。d)直流充电机指采用直流充电模式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总成进行充电的充电机。e)直流充电系统用来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总成进行直流充电的设备总称。f)交流充电模式以三相或单相交流电源向电动汽车提供充电电源的模式。交流充电模式的特征是:充电机为车载系统。g)

5、交流充电机指采用交流充电模式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总成进行充电的充电机。h)交流充电系统用来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总成进行交流充电的设备总称。Q/CAM001—20074对充电机的要求充电机应符合GB/T18487.1、GB/T18487.2和GB/T18487.3和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制定的《动汽车充电机(站)一般要求》的规定。4.1适应电池类型充电机至少能为以下三种类型动力蓄电池充电:锂离子蓄电池:包括锰酸锂和磷酸铁锂;铅酸蓄电池:包括铅钙合金类和低锑合金类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4.2对供电电压的要求a)直流充电机输入为额定线电压380V±10%、5

6、0±1Hz的三相交流电;b)对于容量≤5kW的车载充电机,输入为额定电压220V±10%、50±1Hz的单相交流电;c)对于容量大于5kW的交流充电机,输入为额定线电压380V±10%、50±1Hz的三相交流电。d)对于集中隔离型充电站用直流输入充电机,直流输入电源电压为DC450V~600V。4.3充电方法a)应具有自动适应适应锂离子蓄电池(包括锰酸锂和磷酸铁锂)、铅酸蓄电池(包括铅钙合金类和低锑合金类)、镍氢蓄电池的充电方法;b)在动力蓄电池的均衡性处于任意状态下,充电过程中都不会发生电池单体过充电、超温和过流问题。4.4操作方式a)充电机的基本操作方

7、式是:充电机与动力蓄电池总成ECU建立连接后,依据动力蓄电池总成的要求自动完成充电机的初始化过程。b)充电机的基本控制方式是:由动力蓄电池总成ECU对充电机实施闭环适时自动控制(简称自动控制充电方式)为主,充电机(站)监控系统远程监控和人工本地操作为辅。e)充电机应没有与动力蓄电池总成建立连接时,充电机可以自动初始化为常规操作充电方式(可选择手动、IC卡或充电机(站)监控系统操作方式)。f)采用手动操作时,充电机应具有明确的操作指导信息。4.5效率和功率因数充电机能源效率和功率因数应符合以下要求:a)交流输入隔离型AC—DC充电机当输出电压为额定电压的50

8、%~100%,并且输出电流为额定电流时,功率因数应大于0.85;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