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ID:18491638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18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_第1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_第2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_第3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考纲要求】(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考点阐释】(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物质生活(1)服饰方面:皇帝和达官贵人穿长袍马褂;平民百姓穿布衣,以中国自产棉布、丝绸缝制。(2)饮食方面:皇帝和达官贵人吃满汉全食;平民百姓粗食为主,都以各地自产之物。(3)居室方面:皇帝和达官贵人居深宅大院;平民百姓普通民居。▲近代物质生活变化(1)服饰方面:服饰变迁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

2、变。A、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B、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征:与世界接轨,单一到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从封闭走向开放。(2)饮食方面: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西餐: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影响:①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②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中西

3、餐饮食文化的区别: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②中餐以追求美味首要目的,西餐以营养为最高准则。改革开放后:到1987年,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百姓生活。(3)居室方面:中西壁合A、四合院:北方典型的民居。B、西式建筑在华出现:西式建筑大量出现在租界、通商口岸等地区,中国居室建筑开始西化趋势;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富贵人家建筑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命名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此外,西式的家具陈设沙发、茶几等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2、近代以来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迁:4(1)中国旧时期比较落后的风俗:婚

4、姻包办、土葬、女子裹足且不得接受教育、迷信等(2)旧风俗到近现代的变化:婚姻自由(1950年新中国《婚姻法》)、火葬、女子放足且可以接受教育并走出家庭、破除迷信等。(3)改革开放后:人们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等方式多样化,注重环保、卫生、赈灾等生活风尚形成。3、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因素(1)根本原因:西方近代文明的先进性。西方近代文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各个领域造成的强烈冲击,并进一步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2)外部原因: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买办、富商、洋行职员、留学生等的仿效,开风气之先。(3)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

5、而推动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苏友好、文革、改革开放等);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促进;(4)进步人士的鼓吹与提倡:如维新人士提倡不缠足运动,在婚姻家庭问题上主张平等自由等。人民思想解放的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5)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如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为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奠定了基础。4【课堂练习】1.(2012·江苏历史·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6、。”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2.(2011·江苏单科·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3.(201

7、0·江苏单科·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4.(2008·江苏历史·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