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语文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语文

ID:18495887

大小:136.4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8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语文_第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语文_第2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语文_第3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语文_第4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职考试知名品牌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语文【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一)清末小学开设国文科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弟子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就是最早的课程。此后,《四书》、《五经》长期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古代,我国有语文教学而没有语文学科,语文是和史学、伦理学融于一体的。明清时学校课程是以习作八股文为重点内容。我国最早的蒙学识字课本是西汉的《急就篇》,之后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影响深远,比驰名西方的夸美纽斯的课本早一千多年。鸦片战争以后。废科举、兴学校的口号,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建

2、立了我国的小学制度。课程方面,初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高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教学内容有读文、作文、写字、习官话。该章程将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说话等科目合为一科。1907年公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的教授科目里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学校课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规定初小和高校均设国文科。(二)五四运动以后国文改为国语1920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并通令全国各国民小学将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文即白话文。小学语文课程从此称国语科,实现言文一体。这是划时代的变化。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公职考试知名品牌全国教育会联合

3、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于l92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规定,国语教学内容包括语文、读文、作文、写字四项,要培养听、说、读、作、写五种语文能力。(三)建国之初国语改为语文语文一名始于1949年。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此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而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建国后语文界对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1.1950年,关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2.1953年,批评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缺点.但又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3.1956年,比较全面

4、地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提出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4.1958年,片面强调语文课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语文基础训练被政治化;5.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6.1966--1976年,彻底否定建国l7年来的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7.1978年,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注意加强基础,发展能力;8.1986--1992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适当降低难度。减轻负担;9.20世纪90年代,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公职考试知名品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理

5、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二)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

6、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l~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公职考试知名品牌4.学习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7、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三)语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