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塔吊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ID:18503049

大小:961.5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8

塔吊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_第1页
塔吊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_第2页
塔吊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_第3页
塔吊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_第4页
塔吊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塔吊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塔吊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摘要:本文中的塔吊结构模型是浙江大学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参赛作品。文中详尽地论述了该塔吊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要求,实际的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最后,文中还以一些合理的假设为前提,根据相关理论知识估计了模型的承载能力。本文对于一些其他的结构模型设计制作过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字:塔吊模型;设计;制作;支撑柱;横梁;杆件;牛皮纸;载荷1.背景塔吊在现代的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实现了笨重货物较大的水平和垂直位移,而且可重复性强,效率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

2、作用。塔吊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在建筑施工基地和大型的装载、卸载基地,它可谓是必备的工业设备,是基地整个物料调运的核心装置。所以一个塔吊的结构的承载能力、安全性以及运动的灵敏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所阐述的塔吊结构模型是以“浙江大学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这一赛事为依托,由本人协同刘晓杰、汪荣荣两位同学,共同设计并制作完成的。2.模型设计制作要求此模型的设计制作要求即为“浙江大学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提交的参赛作品的一些要求,现整理归纳成如下几点:1、模型制作材料为牛皮纸、卡发丝线、白

3、胶,固定模型的底板为木工板。材料统一由组委会提供和购买,不得使用非组委会提供的其它任何材料。2、模型结构形式和总高度不限,模型的主要受力构件应合理布置,整体结构应体现“新颖、轻巧、美观、实用”的原则。3、模型悬臂上分别设置3个作用点A、B、C,其中配重作用点A距模型底板中心线xx轴水平距离为250±5mm,距模型底板上表面高度为1000±5mm,并要求设置竖向力的拉线环1个;加载作用点B、C分别距模型底板中心线xx轴水平距离为600±5mm、900±5mm,距模型底板上表面高度为1000±5mm,

4、要求在B、C点设置可以施加竖向力的拉线环各1个,并过C点垂直于BC连线上设置可以施加前后水平力的拉线环各1个,详见图1。4、在B点一侧的模型固定边界以外、BC连线以下必须保持净空,详见图1。5、固定模型的底板尺寸为400mm×400mm。模型制作材料固定在底板的范围不得超出250mm×250mm,详见图2。6、模型作用点的拉线环须满足承载要求,拉线环受力拉直后离作用点的距离为50mm。图1.塔吊尺寸要求及加载示意图(立面)图2.塔吊尺寸要求及加载示意图(平面)3.模型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时将横梁和支撑

5、柱简化成直杆件,并且假定结点O1和O2为刚性联结,参见图3。由于此塔吊为一复杂的受力系统,故将其分解成横梁和支撑柱,并从水平面和竖直面两个平面中进行分析。ACBO1O2F1F2F3F4图3.塔吊受力示意图在水平面内,横粱CO2段受到由水平力F4产生的弯矩,大小随着与C的点距离增加成线性增加,O2A段不受力,同时C点和O2点受到剪力。在竖直面内(指与纸面平行的竖直面),横梁CB段受到由竖直力F1产生的弯矩,BO2段受到由竖直力F1和F2共同作用产生的弯矩,O2A段受由竖直力F3产生的弯矩,但方向与C

6、O2段相反,点C、B、O2、A处也受到相应的剪力作用。支撑柱在水平面内受到一扭矩作用,它是由水平力F4产生的。在竖直面内(包括与纸面平行和垂直的两个竖直面),受到两个弯矩,其一的方向是与纸面平行的竖直面内水平向左,由水平力F4产生,其二的方向是垂直纸面指向外,由横梁为了保持平衡而对支撑柱的反作用产生。4.模型结构设计4.1支撑柱结构设计支撑柱的整体特征为一变截面柱体,它的底部截面为一正方形,随着截面的升高,正方形各边均匀缩短,所以支撑梁的顶部截面为变小了的正方形,沿着这个柱体的四条棱布置四跟竖杆,

7、作为主撑杆。支撑柱共分六层,第一层即为底面,第六层即为顶面。第一层与第二层、第二层与第三层、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的沿着主撑柱的距离均为250mm,第四层与第五层之间的沿着主撑柱的距离为202mm,第五层与第六层之间的沿着主撑柱的距离均240mm。每层面上,四根横杆将四根主撑杆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正方形,使四根主撑杆固定并提高抗弯能力。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再布置一根杆,而且层与层之间正方形对角线上的杆交错布置,以增强抗扭能力。在支撑柱柱体侧面内,层与层的横杆之间用一根斜杆支撑,同一层之间四个侧面内的四根

8、斜杆旋向一致,相邻层的旋向则相反,可提高支撑柱的抗扭、抗弯能力。支撑柱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红色杆处在柱体正侧面,蓝色杆处在柱体背侧面,黑色杆处在柱体两侧的侧面,绿色杆为每层水平正方形一对角线上的杆。图4.支撑柱结构示意图4.2横梁结构设计根据受力分析,横梁主要承受弯矩,而且其值较大,所以将它设计成为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柱体。三根长杆布置在柱体的三条棱处,作为主要受力件。结合模型受力点的布置要求,两根长杆用九根等长短杆连接起来,构成一蹬梯形结构。每个梯格的对角线处再布置一根杆件,且使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