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ID:18513058

大小:159.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18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提写“万世师表”的匾额,主要是为了表彰孔子对中国古代A.政治思想的贡献   B.伦理道德的贡献C.哲学思想的贡献   D.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2、建立人与自然界的相对和谐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长远大计。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具有与此相类似的思想家是()A.庄子B.荀子C.孟子D.韩非子3、2010年是孔子诞辰2561年,上海世博会山尔馆设计推出高2.56lm的铸铜贴金孔子雕像,辅以由39句《论语》经典名句设计的文宁浮雕墙,以“孔于厚德仁爱的文化胸怀铸造城市灵魂”提升了展

2、示内涵。下面四句话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开篇序语的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C.“君子和而不同”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4、《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

3、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由此判断孟子“仁政”学说产生的客观基础是A.民心向背在战国争雄中的重要作用B.战国时期,奴隶主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强大C.生产力发展,生产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D.大一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6、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的()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7、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

4、。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古代皇帝的“泰山封禅”显示的理念主要是A.君权神授B.天人合一C.“制天命而用之”D.顺从自然8、(09年拼茶高级中学学情分析)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记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的目的是()A.以法治国B.禁止各家思想传播C.独尊儒术D.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9、“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上述观点应属于

5、()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10、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和新文化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二者对儒学态度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本质上的共同原因是()A.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B.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C.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而董仲舒则发展了儒家思想D.儒家所宣扬的“仁”极具双重性11、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以下列哪一种叙述回答()A、学问要求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贤先圣的经验心得C、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反省D、要勤于温习12、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

6、起的积极作用有()①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②注重气节和品德;③敬畏天理;④发奋立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14、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5、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

7、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16、学者对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上通孔孟先秦诸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下列属于这位古人作品的是()A.《孙子兵法》B.《四书集注》C.《大学》D.《传习录》17、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知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甲.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

8、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太虚本动,天地日新。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朱熹、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