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大解题技巧

ID:18513072

大小:14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18

高考历史大解题技巧_第1页
高考历史大解题技巧_第2页
高考历史大解题技巧_第3页
高考历史大解题技巧_第4页
高考历史大解题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解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历史大解题技巧在高考解题过程中,除了要审清题目的类型、备选项干扰设置方法等要素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在审题时,弄清题目的时间、空间限制,题目涉及的历史现象的性质、立场、相关理论和与教材的联系。  1.审清题目的时间限制。  高考试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也有的题目,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这一历史现象的时间位置。如  【例1】(2008年全国文综卷Ⅰ第20题)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

2、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命题分析:题目要求回答的时间不是1750年,而是“再晚两个世纪”,即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工业革命的完成,人类由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时代。题目假设古代希腊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后,来到英国。前一个时期是在农业文明时代,后一个时期是在工业文明时代,他对社会陌生的原因根本上是工业革

3、命的完成,社会物质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这道题的关键是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1750年”再晚“两个世纪”,然后根据19世纪中期人类历史的主要阶段性特征找到正确答案。选A。学生失误的原因,一是没有重视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二是没有准确把握19世纪中期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性特征。  【例2】(2008年文综天津第17题)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命题分析:这道题中的材料“耻于言商,耻于言利”是指从中国古代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涉及的时间是中国古代社

4、会;清末“状元企业家”这条信息反映出的时间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反映的史实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读懂了材料的信息,弄清了题目中的时间,就能够把题目与教材中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等章节对应起来思考,从而回忆起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当中的“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的影响。从而选出正确答案A。  时间清晰了,答出正确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弄清题目的时间限制,是解题的第一步。  2.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  狭义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因素即指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地域因素。高考有的试题,其空间因素不是直截了

5、当地反映出来,而是隐含在题干、材料、材料注释、材料出处当中。只有准确地把握了这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地域因素,才能够准确判断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地域性,从而建立与教材基础的纵向或横向联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如:【例3】(2008年文综全国卷Ⅰ第22题)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命题分析:这道题题干中交待的空间因素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没有具体交待具体的国家和城市。但题中“1961年8月”、“1989

6、年11月之后”等时间因素,间接地透露出“柏林墙”的建立和拆毁。只有通过这两个有效的时间因素的准确领悟,才能够使学生建立起与教材中的“美苏争霸”、“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等章节的联系,从而发现题中两个历史现象发生在德国的柏林。“柏林墙”修建是美苏对峙加强的产物,“柏林墙”的拆毁反映了东欧剧变、两德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史实,因此正确答案选B。  【例4】(2008年文综全国卷Ⅱ第21题)图5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是    A.1812年B.1914年C.1918年D.1941年  命题分析:图中的“奥匈帝国”、“莫斯科”、“彼得格勒”等有效信息告诉了我们图中事件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7、期间,因此B项和C项与题意相符合。但图中阴影部分原属俄国范围,却被德国占领。依据所学知识,建立起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节中的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赢得和平,于1918年3月在布列斯特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规定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一部分属德军占领等教材内容联系,从而选出正确答案C。 1.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  高考的每道试题,均涉及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