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景观及文化回归

当代城市景观及文化回归

ID:18532540

大小:1.02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19

当代城市景观及文化回归_第1页
当代城市景观及文化回归_第2页
当代城市景观及文化回归_第3页
当代城市景观及文化回归_第4页
当代城市景观及文化回归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城市景观及文化回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城市景观的文化回归(选题自:城市文化)摘要:本文欲从当代城市景观面临的问题(“城市美化运动”“千城一面”等问题)出发,从文化角度分析景观文化缺失的深层原因,继而提出我们应当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中汲取内涵,结合当代景观设计手法,谈谈城市景观的文化回归。最后结合笔者所在城市,谈谈自己的想法。关键词:城市景观文化缺失人性化缺失传统文化景观内涵传统文化与当代景观设计昆明城市文化归属-15-引言:俞孔坚在送给市长的《城市景观之路》一书中写下:墨索里尼在罗马召开的居住和城市规划联合会上说,用五年时间,建立一个宏伟、规整、强大的辉煌的罗马城,如同希特勒为了1

2、950在柏林举行世界博览会,他要在城市主轴线上,用石头磊出德国政治、军事、经济实力。他们的这种野心勃勃的“城市美化运动”得到了惨痛的教训。这种“城市美化运动”强调规则、几何、古典和唯美主义,而尤其强调把这种城市的规整化和形象设计作为改善城市物质环境和提高社会秩序及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径。80年代开始,出现于中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在许多方面都与100年前发生在美国以及随后发生在其他国家的城市美化运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城市建设所表现出来的景观大道、城市广场、河道及溪水地带的整治和为美化而兴建的公园,其本质都是为政绩而不惜大量资金建设,而作为商业目的景观同

3、样导致城市文化与城市景观误入歧途。世界城市“美化运动”之历史,不难看出,中国时下的城市“美化运动”正在走一条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井已证明有许多弊病的老路:而正当发达国家在惨重的教训之后,走上更健康的城市改造和优化之路的时候,我们却在犯同样的历史性错误听过施维克老师的城市文化,我联系到上学期学的城市园林景观时就一直思考的城市景观面临的问题(诸如“千城一面““人性化缺失的城市空间和景观”“等),我认为通过这次论文我还-15-可以很好地联系两门课程,整理自己的思路,从文化角度剖析产生城市景观问题以及城市文化缺失的原因,以及提出我们设计应该遵守的原则与解决的

4、问题。一.城市文化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缺失——原因剖析:1.全球化下的理性分析:我认为,城市景观的问题本质在于城市文化问题,也就是说,只有从文化角度切入分析这个问题,才会得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政治现象,文化全球化的结果”,它使得各地的文化景观日益呈现出地方性与全球性、个性与共性相互并存、相互影响、相互冲突、相互促进等动态演变之中。而中国面临西方的文化渗透、文化侵略、文化替代,民族文化精华的东西在逐渐流失。但是更深入的思考后,我认为我们还必须理解:既然“文化,是人类对各种客观存在的一种表达反映方式,这种反映

5、方式有具体的,如建筑、住区设计、城市设计等,也有抽象的,如各种法律、制度、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文化具有产生上的地域性、作用功能不同导致的层次性、各民族不同所导致的多元性等特征。但是若不考虑全球化的背景,就不能在文化交融,演变的现状下正确分析上述问题出症结所在。那么,“如果我们现在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有一天我们的后代将无法回望自己的民族历史,无法找到自己心灵的皈依”-15-(俞孔坚在他的文章中一再呼吁),当然这也是文章开篇必须提出的:我们所生长和生活的土地,我们有责任担负这些使命。2.“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缺失实际是一种文化危机,身份危

6、机”:。城市和景观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身份象征,也就是说,我们每次设计和规划都代表了我们着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反过来,我们的民族和文化也都有自己的代表景观与象征。现在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出现了身份危机,象征我们自己和民族身份的城市被“化妆”了。看看我们的城市.谁能看出身份到底是什么?如果说景观能够代表我们身份的话,那么,“景观化妆品”“城市美化运用”的滥用是不是用来伪装了我们的身份?掩盖了文化的实质?因此产生了“千城一面”。在城市设计中这种文化身份丧失的危机表现尤其明显。众多国外设计师在中国土地上大肆“试验”“创作”的时候,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们试图

7、呈现给世界的究竟是什么在中国过往封建帝王的华丽与现代西方的纷繁之间,我们不知所措,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是什么”。这是当代中国、也是世界景观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总之,“要解决这些危机,就是要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就需要在思想上有一次比较深刻的革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向现代化。在城市建设领域,尤其如此。”(引自俞孔坚《城市景观之路》)3.城市景观为谁设计,设计什么:我们怀-15-念最实用,能满足多功能需求,或者经济的,就地取材,能适应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有精神的场所空间,这些城市公共场所的美,体现在它的体验性、交流性、和生活氛围,人与人的交流

8、、人与自然的交流是我们追求的本源。这个问题实际可以与上一个问题共同探讨,场所的精神文化内涵实际与景观的文化身份象征是“同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