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ID:18535724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9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1页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2页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3页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4页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题型: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3分*5);简答题(50分);论述题(15分)。(分值分配可能略有改动)第一章:绪论1、遥感的依据(根本出发点及物理基础);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和所处环境条件不同,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辐射特性。所以根据遥感器所接收到的电磁波特征的差异识别不同的物体遥感技术的分类;(一)、根据电磁辐射源(遥感器探测、记录的地物电磁辐射能量来源)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1)、被动遥感:利用太阳等自然辐射源遥感器探测、记录地物反射或自身发射的电磁波信息以识别地物特性的遥感方式(

2、如摄影)。(2)、主动遥感:使用人工辐射源由遥感器主动地向目标物发射一定能量和一定波长电磁波,然后再由遥感器探测、记录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一部分电磁波,以这种回波信息识别目标物的遥感方式(如雷达)。(二)、根据遥感平台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航宇遥感。(1)、地面RS:遥感器装在车、船或高塔等地面平台,或在地面上,由人工直接操作遥感器,对地面、地下或水下进行的遥感;(2)、航空RS:遥感器安装在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上,从空中对地面进行的遥感;(3)、航天RS利用人造地球卫星、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

3、间站等航天飞行器作为运载工具,从外层空间对地面进行的遥感;(4)、航宇:天体、天文观测等。(三)、根据遥感器工作波长(1)、紫外RS:近紫外—摄影;(2)、可见光RS;(3)、红外RS;(4)、微波RS;(5)、多波段(多光谱/多谱)RS:利用多通道遥感器对同一地景进行多波段同步成像,遥感器每个通道探测、记录的电磁波波长不同(每个通道为一个一段波长范围的窄波谱带),这些不同的波段可以从可见光到红外到微波。3、遥感技术系统由哪四部分组成;(1)、遥感平台:放置遥感器的运载工具--飞机、人造卫星、气球、遥感车、飞艇等

4、;(2)、遥感器:又称传感器,指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3)、信息接收与预处理系统:地面接收站接收从遥感器传送来的图像胶片或磁带数据并进行处理;(4)、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应用遥感资料(图像/CCT/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推断,按照遥感原理和专业知识原理,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将其编绘成文字资料或图件。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1、电磁波谱及其划分;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按其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画成的图表。波段的划分:(1)、紫外波段0.01~0.38μm;(2)、可见光波段0.38~0.76μm;

5、(3)、红外波段0.76~1000μm;(4)、微波波段1mm~1m;电磁波谱是连续的,波段的划分是相对的。2、大气对电磁辐射传输的散射作用:哪三种散射作用,其发生条件怎样?散射特征?并解释微波为什么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大气对电磁辐射传输的散射作用:(一)、瑞利散射--分子散射:q<<1即r<<λ,一般在r<0.1μm发生;特点:⑴.散射强度I散 ∝1/λ4;⑵.有方向性既有向前又有向后;⑶.散射光波长与入射光波长一致。(二)、米氏散射--悬浮微粒散射:q=3即r≈λ,由半径与波长相近的烟、尘、气溶胶等引起;特点

6、:散射强度、散射方向:向前散射>向后散射最后一次为大家义务服务,小小纪念一下!戴宗辉2012年5月25日(三)、无选择性散射:q>3即r>>λ,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水滴、雾、尘埃、烟等气溶胶常常产生无选择性散射。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比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3、大气窗口,遥感常用的大气窗口;大

7、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能通过大气传输大部分电磁辐射的波长间隔。)遥感常用的大气窗口:⑴.可摄影窗口0.3~1.3μm;⑵.近红外窗口1.5~2.5μm;⑶.中红外窗口3~5μm;⑷.远(热)红外窗口8~14μm;⑸.微波窗口0.8~100.0cm。4、植被、水体的波谱特性植被的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独特,主要分三段:可见光波段(0.4~0.76u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0.55um(绿)外,两侧0.45um(蓝)和0.76um(红)则有两个吸收带。这一特征是

8、由叶绿素的影响,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在近红外波段(0.7~0.8um)有一反射“陡坡”,至1.1u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这是由植被叶细胞结构的影响,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形成的高反射率。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正因为如此在遥感影像上,特别是近红外影像上,水体呈黑色,但当水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