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

ID:18553711

大小:25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9-18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_第1页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_第2页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_第3页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_第4页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竞赛光学原子物理学教程第二讲物理光学第一讲 原子物理第一讲原子物理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1.1原子1.1.1、原子的核式结构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

2、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以下。1、1.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

3、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由此可得两点结论:高中物理竞赛光学原子物理学教程第一讲 原子物理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

4、的一步。2、玻尔理论的内容: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二、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1)时,它辐高中物理竞赛原子物理学教程第一讲原子物理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E2-E1三、氢原子中电子轨道量子优化条件:氢原子中,电子运动轨道的圆半径r和运动初速率v需满足下述关系:,n=1、2……其中m为电子质量,h高中物理竞赛原子物理学教程第一讲原子物理为普朗克常量,这一条件表明,电子绕核的轨道半

5、径是不连续的,或者说轨道是量子化的,每一可取的轨道对应一个能级。定态假设意味着原子是稳定的系统,跃迁假设解释了原子光谱的离散性,最后由氢原子中电子轨道量子化条件,可导出氢原子能级和氢原子的光谱结构。氢原子的轨道能量即原子能量,为因圆运动而有由此可得根据轨道量子化条件可得:,n=1,2……因,便有得量子化轨道半径为:,n=1,2……式中已将r改记为rn对应的量子化能量可表述为:,n=1,2……n=1对应基态,基态轨道半径为计算可得:=0.529r1也称为氢原子的玻尔半径基态能量为计算可得:E1=eV。对激发态,有:,n=1,2…n越大,rn越大,E

6、n也越大,电子离核无穷远时,对应,因此氢原子的电离能为:高中物理竞赛原子物理学教程第一讲原子物理电子从高能态En跃迁到低能态Em辐射光子的能量为:光子频率为,因此氢原子光谱中离散的谱线波长可表述为:,试求氢原子中的电子从第n轨道迁跃到n-1第轨道时辐射的光波频率,进而证明当n很大时这一频率近似等于电子在第n轨道上的转动频率。辐射的光波频率即为辐射的光子频率,应有将代入可得当n很大时,这一频率近似为电子在第n轨道上的转动频率为:将代入得因此,n很大时电子从n第轨道跃迁到第n-1轨道所辐射的光波频率,近似等于电子在第n轨道上的转动频率,这与经典理论所

7、得结要一致,据此,玻尔认为,经典辐射是量子辐射在时的极限情形。1、1.3、氢原子光谱规律1、巴耳末公式研究原子的结构及其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对光谱的研究。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对原子光谱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工作。第一个发现氢原子线光谱可组成线系的是瑞士的中学教师巴耳末,他于1885年发现氢原子的线光谱在可见光部分的谱线,可归纳为如下的经验公式高中物理竞赛原子物理学教程第一讲原子物理,n=3,4,5,…式中的为波长,R是一个常数,叫做里德伯恒量,实验测得R的值为1.096776107。上面的公式叫做巴耳末公式。当n=3,4,5,6时,用该式计算出来

8、的四条光谱线的波长跟从实验测得的、、、四条谱线的波长符合得很好。氢光谱的这一系列谱线叫做巴耳末系。2、里德伯公式1896年,瑞典的里德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