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工作规范

消毒灭菌工作规范

ID:18567202

大小:7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9

消毒灭菌工作规范_第1页
消毒灭菌工作规范_第2页
消毒灭菌工作规范_第3页
消毒灭菌工作规范_第4页
消毒灭菌工作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毒灭菌工作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件名消毒灭菌工作规范电子文件编码YFGL-02-006页码9-1一、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1.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消毒灭菌:干热法、湿热法。(2)辐射法消毒灭菌:紫外线、闵湎(钴60)。(3)清洁消毒。(4)其他消毒法。2.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剂杀死和消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为化学消毒法。根据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分为三类:(1)高效化学消毒剂:能杀死包括细菌芽胞、真菌孢子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灭菌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化氢等。(2)中效化学消毒剂:能杀死除菌芽细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乙醇等。(3)低效化学消毒

2、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类病毒,有的对真菌有一定效果,如新洁尔灭、来苏尔、石炭酸、洗必泰等。二、医疗器物分类及灭菌、消毒方法的选择医院内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各种用具,按其导致病人院内感染的危险度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类,根据医疗器物分类,选择正确、合适的灭菌方法,这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基本原则。1.高危物品的灭菌(1)高危物品的范围损伤皮肤、粘膜、进入无菌器官或深部组织的医疗器物属高危物品,如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动静脉置管、器官组织移植物、泌尿道插管、注射液体均属这一类。文件名消毒灭菌工作规范电子文件编码YFG

3、L-02-006页码9-2(2)灭菌措施高危物品一旦被病原体污染,将会引起严重感染的可能,这一类物品必须采取严格的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不能耐受高压的可采用干热灭菌、环氧乙烷气体及高效化学灭菌剂如2%戊二醛、6%过氧化氢等(但如有可能尽量避免使用)灭菌,灭菌后必须做灭菌效果监测。2.中危物品的消毒(1)中危物品的范围指接触病人粘膜、皮肤的医疗物品,如呼吸机、麻醉机、口腔科器械、纤维鼻咽镜、喉镜(纤维、动态)、支气管镜、胃镜、阴道窥器、体温计等,损伤引起感染几率相对较低,但对免疫机能低下者,则导致感染危险度增加。(

4、2)消毒措施此类物品必须采用高效消毒剂,其中金属器械(部分口腔科器械及内窥镜活检钳、镊子等)可耐高温、高压的采用压力蒸气消毒,或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体温表用0.5%过氧乙酸消毒。3.低危物品消毒(1)低危物品范围指与完整皮肤接触或接触不密切的医疗器物。如便盆、血压计、听诊器、床头柜、墙面、地板等。(2)消毒措施一般只需采用低效消毒剂或清洁剂擦洗、浸泡即可,只有明显致病微生物污染的医疗器物才需高水平消毒,传染病人及需严格保护性隔离的病人使用的器材均须经过灭菌处理。文件名消毒灭菌工作规范电子文件编码YFGL-02-0

5、06页码9-3三、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以保证监测质量。四、监测方法1.压力蒸气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1)工艺监测法(程序检测)。即按灭菌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判断灭菌有否按规定条件进行。①检查设备完好情况:仪表(温度、压力)、自控设备有无故障,管道、夹层有无漏气。②蒸气质量:不饱和蒸气、超热蒸气影响灭菌质量。③检查物品包装规格、每锅装载容量。④详细记录每锅的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操作者姓名或编号。(2

6、)化学监测法①化学指示胶带: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②化学指示管(卡):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管(卡)放入每一待灭菌的物品中央(下排气压力蒸气灭菌锅用121℃化学指示卡、管,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锅用132℃指示卡、管)。经灭菌后,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极少数基层医院仍在使用已淘汰的硫磺、苯甲酸作为指示剂)。实践验证,将上述指示剂与生物指示剂监测作对照,发现硫磺、苯甲酸漏查率达20%~25%。③监测所用化学指示剂须经卫

7、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化学指文件名消毒灭菌工作规范电子文件编码YFGL-02-006页码9-4示胶带不能替代化学指示管(卡)用于包内作灭菌监测。(3)生物监测法。该方法是最可靠的灭菌效果监测手段,但等待检验结果时间较长,需24~48小时。最新研制的快速生物指示剂,1~3小时可出检验结果,大大提高了灭菌生物监测速度。①指示菌株:指示菌株为嗜热脂肪芽胞杆菌(ATCC7953株或SSIK31),菌片或带培养基的生物培养指示剂,含菌量5.0×105~5.0×106cfu/片,放置在热力较难达到的点,大型灭菌器至少5片

8、,温度121℃±0.5℃,D值(杀灭90%的细菌所需时间)为1.3~1.9分钟,杀灭时间(KT值)≤19分钟,存活时间(ST值)为3.9分钟。灭菌后菌片直接常规培养有无细菌生长,或放入溴甲酚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56±2℃培养24~48小时,观察如原紫红色不变,表示灭菌成功,如变黄色则提示细菌繁殖,灭菌失败。②快速生物指示剂(FLASH):检测嗜热脂肪芽胞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