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痹症、漏肩风课件

腰痛、痹症、漏肩风课件

ID:18573506

大小:13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19

腰痛、痹症、漏肩风课件_第1页
腰痛、痹症、漏肩风课件_第2页
腰痛、痹症、漏肩风课件_第3页
腰痛、痹症、漏肩风课件_第4页
腰痛、痹症、漏肩风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腰痛、痹症、漏肩风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腰痛概述腰痛,又称"腰脊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腰为肾之府,肾脉循行"贯脊属肾",可见腰脊痛与肾之关系甚密,而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病损,亦可产生腰痛。本证常见于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以及脊柱和内脏病变等。本篇仅就寒湿腰痛、腰肌劳损和肾虚腰痛叙述。腰痛(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寒湿腰痛,多由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经络之气阻滞而发病。腰肌劳损,每因闪挫撞击未全恢复,或积累陈伤,经筋、络脉受损,瘀血凝滞所致。肾虚腰痛,则因长期操劳过度,久坐久立,或因房劳伤肾,精气耗损,肾气虚惫导致腰痛。1、寒湿腰痛:外感风、寒、湿邪,浸渍经络——腰部经络阻

2、滞,气血远行不畅。2、腰肌劳损:劳累过度、跌仆闪挫、体位不正——气滞血瘀,脉络受阻。3、肾虚腰痛:禀赋不足、年老精亏——肾气虚惫,腰府失养。腰痛(分型辨证)分型辨证1、寒湿腰痛:外感风寒湿邪,主症为——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活动不利,拘急不舒,痛连下肢,阴雨天加重。2、腰肌劳损:主症为——腰痛有僵硬、牵制感,痛有定处、活动受限,遇劳加重,舌质暗,脉涩。既往有外伤史。3、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痛或酸多痛少,腰脊酸软无力,喜揉按,劳则加重。肾阳虚者—神疲肢冷,滑精,面白无华,舌淡,脉沉细;肾阴虚者—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腰痛(基本治疗)基本治疗治则 除湿散寒,补益

3、肾气,通经止痛。以局部穴位及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 阿是穴、大肠俞、委中。配穴寒湿重者,配腰阳关用艾盒灸,血瘀配膈俞、委中刺血,肾虚配关元、肾俞。操作 毫针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留之、温之,可艾灸、可拔火罐,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0min,10次为一疗程。方义 阿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络,通经止痛;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四总穴之一,具有活血通络、止腰痛的作用。腰痛(其他治疗)其他治疗(1)耳针法:选穴:腰骶椎、肾、神门。方法: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三天换一次,10次为一疗程。(2)穴位注射:选穴:痛点。方法:用地塞米松5ml和普鲁卡因2ml混合液,严格消毒后

4、刺入痛点,回抽无血后推药,每穴0.5~1ml,每日或隔日一次。腰痛(附 注 )附 注1、由脊椎结核、肿瘤引起的腰痛不属于针灸治疗范围。2、平时预防可用掌根按揉腰部,早晚各一次。痹症概述痹指闭阻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正气不足,风寒湿等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名为痹证。临床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本证主要是感觉异常,严重者可见有活动不利。本病在临床上具有渐进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分类:按病因分为风、寒、湿、热痹;按症状特征分为行、痛、着痹。按五体病位分为皮、肌、筋、骨、脉痹;按五脏病位

5、分为肺、脾、肝、肾、心痹。前后两种分类方法有一定联系。本证包括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纤维织炎以及神经痛等。痹症(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本证发病原因,多由卫气不固,腠理空疏,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发为风寒湿痹。《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此外有因阳盛之体,复受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发为热痹者。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由于劳逸不当或体质禀赋差,阳气不足则易为风寒湿邪侵袭而表现为风寒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或寒郁化热则表现为风湿热痹。病机主要是肢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病初以邪实为主,

6、病久邪留伤正则虚实相兼1、多由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2、居住潮湿,涉水冒寒。3、劳累之后,汗出当风,以至风寒湿邪侵犯人体,注于经络,滞留关节,气血痹阻发为风寒湿痹。4、或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复感风寒湿邪,郁而化热5、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痹症(分型辨证)分型辨证主症 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行痹:为风邪偏甚,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痛无定处,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痛痹:为寒邪偏甚,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遇寒加剧,得热则舒,关节活动受限,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着痹:为湿邪偏甚,其性粘滞,关节疼痛重着不移,酸痛或肿胀

7、肌肤麻木不仁,阴湿天气可促其发作,苔白腻,脉濡缓。热痹:热邪壅滞于关节,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等症状。痹症(基本治疗)基本治疗治则:通痹止痛。主穴:阿是穴 局部经穴配穴:行痹加膈俞、血海;痛痹取肾俞、关元;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加大椎、曲池。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湿痹可艾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热痹大椎、曲池点刺出血。方义:阿是穴、局部取穴可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再结合审因、分部取穴a、审因:行痹加膈俞、血海,意义在于祛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痛痹取肾俞、关元,用艾灸,可益火之源,

8、以消阴翳;着痹取阴陵泉,健脾利湿;热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