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肾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ID:18576550

大小:1.27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9-19

肾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1页
肾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2页
肾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3页
肾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4页
肾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肾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肾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金中高原发性肾淋巴瘤(PRL)非常罕见,对是否存在原发性肾淋巴瘤也存在争议,因为:(1)正常肾脏中没有淋巴组织;(2)肾脏是结内淋巴瘤结外转移最常见的部位,其占淋巴瘤结外转移的30%~50%;(3)PRL的尸检资料显示,患者多数具有肾外淋巴瘤[3]。但研究认为PRL确实存在,可能的发病机制为原发于肾脏或由造血细胞迁移到肾脏后形成肿瘤,也有学者认为肾脏淋巴瘤可能起源于深包膜或肾周脂肪组织,浸润肾间质后形成肾脏淋巴瘤。肾淋巴瘤多为继发性,可由血行扩散或腹膜后病灶直

2、接侵犯所致,淋巴瘤血行播散是肾继发的主要机制,由肾周淋巴结浸润而来者占10%[1]。原发性肾淋巴瘤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标准:(1)肾脏肿物;(2)无淋巴结及内脏器官等部位淋巴瘤肾外侵犯的证据;(3)无白血病性血象及骨髓抑制的表现。由于侵犯机制不同,肾淋巴瘤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多层螺旋CT表现也有多种类型,对于肾脏淋巴瘤的CT分型,有关作者尚不统一。彭卫军等的分型为多发肿块型、邻近病灶侵犯型、单发肿块型、肾周肿块型、肾弥漫增大型。肾淋巴瘤CT平扫多数病灶为等或稍低密度,没有明确边界,病灶显示并不清楚,病灶内坏

3、死囊变较少见,钙化亦少见。肾淋巴瘤多伴有局部轮廓改变、膨隆,甚至整个肾脏弥漫性肿大。邻近病灶侵犯肾脏者尚可发现邻近病变,如腹腔、后腹膜肿大融合淋巴结、肾上腺病变等。增强后病灶强化模式均为:肾皮髓交界期及肾实质期均表现为低强化,病灶边界不清,均未见假包膜。继发性淋巴瘤可能伴有肝脾肿大、多发淋巴结肿大等。增强后无论肾髓质或皮质强化程度均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肾脏,同时可伴有肝脾均质性肿大,可伴有明显肿大淋巴结。在双期动态增强上,可清楚地在皮髓交界期见正常肾结构破坏,皮质大部分受损,肾大盏结构不清,为肿瘤组织浸润,

4、这有利于肾皮髓受侵程度的判断。本组1例弥漫型肾淋巴瘤在弥漫肿大肾轮廓内可见明显血管影显示并被包埋,结合其他部位淋巴瘤(如肾上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作者认为此表现可认为是肾淋巴瘤较特异的表现。多发肿块型肾淋巴瘤最为常见,约占50%~6O%,通常为双侧,也可单侧发病[5],病变由血行播散而来,相比较其他类型肾淋巴瘤来说,本型肾脏轮廓尚可保持,出现局限性膨隆较少,但常伴有肾脏体积的增大,病灶边缘呈浸润性,与肾实质分界欠清,多发结节在增强后强化轻微,与增强后的肾实质相比呈相对低密度。双肾内见多个低强化结节,

5、边界欠清晰,双肾轮廓保持较好,脾脏可见肿大。单发结节型肾淋巴瘤表现为肾内单发结节,与少血供肾细胞癌类似,增强后为轻度强化,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模糊。单发结节型肾淋巴瘤与其他类型肾淋巴瘤相比,增强可更明显,根据有关文献报道[8],这也许反映两个重要原因:①这些肿瘤更小,但血供却更丰富,推测这些血供可能来自肾皮质。②结节型肾淋巴瘤能观察到相对持续性结节强化。平扫显示:右肾中上极内侧局部体积增大,并稍膨隆,病灶呈等密度,无明确边界。肾皮髓交界期显示正常肾皮髓分辨较清晰,病灶呈相对低密度,边界不清,内部强化较均匀,

6、无明显假包膜。肾实质期显示病灶仍呈低强化,边界较肾皮髓交界期稍清晰。弥漫型肾淋巴瘤多为双侧(本组1例为单侧),可仅表现为肾脏弥漫性增大,强化不明显,仍保持肾脏外形。在动脉期内,皮髓质分界不清,分界不清根据报道认为是病人的血肌酐上升所致[8],作者认为其机制可能尚与肾淋巴瘤的缺乏假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有关,这种分界不清的表现几乎存在于所有肾淋巴瘤病例,即使是单发结节型病灶。右肾弥漫增大型淋巴瘤:平扫显示右肾体积弥漫增大,内部密度基本均匀,病变无明确边界显示。脾脏肿大。肾皮髓交界期显示正常肾皮髓分辨消失,强化

7、明显减低,弥漫增大之右肾病灶内可见血管影被包埋。邻近病灶侵犯型肾淋巴瘤由于邻近病灶多具备淋巴瘤的一些特点如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包绕血管、侵犯其他结构及肾脏,并可能有肝脾肿大、多发淋巴结肿大等,因此,诊断相对较为容易。左肾邻近病灶侵犯型淋巴瘤:肾皮髓交界期左肾中上极平面显示左侧腰大肌明显肿胀,密度稍低,右肾内侧膨隆,呈结节样低强化,边界欠清晰。肾皮髓交界期显示(前图稍低层面)左肾中下极平面显示左侧腰大肌病变与左肾内病变融合,左肾中下极明显增大,并稍向前移位,病变仍呈低强化。经穿刺活检确诊淋巴瘤后,化疗半年

8、复查,左侧腰大肌及左肾基本恢复正常,左肾功能与右侧基本一致。肾周肿块型肾淋巴瘤可表现为腹膜后病变直接侵犯或包绕肾组织形成肾周脂肪囊内软组织肿块,本组1例为双侧肾上腺淋巴瘤,右侧肾上腺病变累及右侧肾周间隙形成肿块(图5),CT提示双侧肾周间隙内紧密包绕肾脏的肿块应高度怀疑淋巴瘤,肾脏包膜或包膜下弥漫浸润被认为是肾恶性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右肾肾周肿块型淋巴瘤 双侧肾上腺淋巴瘤呈轻度强化,下腔静脉受压前移。病变与右肾分界不清,右侧肾周间隙内见稍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