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考研笔记

中外教育史考研笔记

ID:18591102

大小:65.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9-19

中外教育史考研笔记_第1页
中外教育史考研笔记_第2页
中外教育史考研笔记_第3页
中外教育史考研笔记_第4页
中外教育史考研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史考研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笔记】中外教育史考研笔记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窗体顶端窗体底端中国教育学考研网2013-03-01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  一、有关常识:   1、四书、五经:四书为儒家主要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春秋》。   2、西周形成"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局面,政教一体,官师合一,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   3、春秋时期齐国创建的著名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实行教学、研究与咨议相结合。其学则《弟子职》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   4、《史籀篇》是著录于史册的最早的蒙学教材。   5、中国近代的留

2、学教育始于1872年,最早提出建议的是容闳。   6、1877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于上海举行了第一次传教士大会,各教派联合组成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负责为教会学校编写、出版教科书,并规定以宣扬基督教为编写的“最重要”原则。1890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又在上海举行了第二次大会,并进一步明确议订传教士利用教育作为侵略工具的重点。这次大会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改组为“中华教育会”。   7、古代官学名称:   商代:序、庠、学、瞽宗   西周:国学(辟雍、泮宫)和乡学(塾、庠、序、校)   汉代: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邸第学)、地方官学(郡国学)   隋唐:儒学(国子学、

3、太学、四门学)、专科学校(律学、算学、书学、崇玄学、医学、兽医学、天文学、音乐学、工艺学)、地方官学(府学、州学、县学)   宋元明清:中央官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武学、画学、回回国子学、四译馆、俄罗斯学堂)、地方官学(府学、州学、军学、监学、县学、社学、卫学)。   (社学:古代地方官学的一种。元代首创,各县村庄一般50家为一社,每社立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师,利用农闲空隙时间,使子弟入学。明承元制,农村普设社学。)   古代私学名称:高等私学(精舍、精庐),初等私学(书馆、学馆,村学、村塾、冬学,坐馆、教馆、家塾、私塾、义学、义塾)   8、墨、道、法家的教育

4、思想:   墨家的教育内容以“兼爱”的基本思想为主,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学习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也重视武艺和自然科学技术的教育,大大突破了儒家教学内容的范畴,但忽视礼乐教育与美育在陶冶道德品质和审美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   道家没有书本教材,以自然之道为教育内容,要求人们听凭自然,主张贵“无”、知“常”、守“柔”,推崇人性自然论。   法家认为人性是自私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强调严刑峻法,从根本上肯定法治的作用而忽视教育的作用。   9、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建议:为了适应汉武帝的政治需要,他在《对贤良策》中提出三大文教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太学"养

5、士",改革选士制度;第二,兴教化,正万民;第三,"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在当时条件下,对于巩固统一、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与选拔国家急需人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教育作用:通过人为的教育将人性中善的要素转变为善。)   二、名词解释:   1、鸿都门学: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由三公推荐入学,其设置、招生、任官均与太学不同,是宦官集团培植私人势力的场所,有政治斗争的背景,但从中国教育发展史尤其是专科教育史上看,它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打破儒学

6、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为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其次,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为后代专科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2、三舍法: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变法期间("熙宁兴学")制定的太学生升级与出仕的制度。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为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在太学分立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制定系统的"三舍升补法"。"升补法"的基本原则是德行与经艺并重,私试成绩与公试、舍试成绩并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太学的教学质量和太学的地位。   3、八股文:明清两代专门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清规戒律,有不少繁琐而苛刻的要求,专取《四书》

7、、《五经》内容命题,内容诠释必须以程朱理学的注释为标准,不得自由发挥,每篇文章由八个部分组成,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每一部分都有两股两相比偶的文字。这种文体形式死板,内容空洞,陈陈相因,千篇一律。   4、《学记》:《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教育专著。《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学记》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总结出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兼顾,学习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