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网基础串讲教室胡锦光宪法讲义

中法网基础串讲教室胡锦光宪法讲义

ID:18594613

大小:93.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9-19

中法网基础串讲教室胡锦光宪法讲义_第1页
中法网基础串讲教室胡锦光宪法讲义_第2页
中法网基础串讲教室胡锦光宪法讲义_第3页
中法网基础串讲教室胡锦光宪法讲义_第4页
中法网基础串讲教室胡锦光宪法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法网基础串讲教室胡锦光宪法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的词源     二、宪法的基本特征☆☆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1)宪法不仅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同时,一切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相抵触者无效。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特别成立的,而非普通立法机关。    (2)通过

2、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三)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三、宪法的本质     宪法的本质在于,它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四、宪法与法律的关系     1.宪法是法。     2.宪法是更高的法。     五、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宪政的主要特征有三个:    (1)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2)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3)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     宪政有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

3、公共权力是人们通过宪法授予的,不得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和禁止行使的权力。    二是公共权力不得侵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有义务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1)通常情况下,宪法是宪政的前提,但有宪法却不一定有宪政。宪政则是宪法的生命。    (2)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    (3)宪法的内容直接决定宪政的内容,没有宪法就没有宪政,没有宪政的宪法就是一纸空文。          (4)宪法和宪政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是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表现,都以限制国家权力、保

4、障人权为目的。     六、宪法的分类☆☆☆     (一)宪法分类的意义     (二)资产阶级学者的宪法分类     传统的宪法分类,或者说是形式上的宪法分类。     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这是英国学者蒲莱士于1884年首次提出的宪法分类。这种宪法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为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也是英国学者蒲莱士最早提出来的。他在《历史研究与法理学》中,以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为标准,将宪法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这是以制定宪

5、法的机关为标准对宪法所作的分类。     (三)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宪法分类     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二节 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     (一)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须具备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三个方面的条件:     1.近代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3.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

6、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早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     1.英国宪法的产生。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是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因而也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     2.美国宪法的产生。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3.法国宪法的产生。在欧洲大陆,最早制定成文宪法的国家是法国。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18年制定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即《苏俄宪法》。     二、我国的现行宪法

7、     1、1949年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54年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1954年宪法。        3、1975年颁布的第二部宪法是一部内容很不完善并有许多错误的宪法。    4、1978年颁布的第三部宪法,虽经1979年和1980年两次局部修改,但从总体上说仍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因此,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现行宪法。     (一)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     (二)现行宪法的四

8、次修改☆☆☆☆☆     1988年第一次修正,包括两条内容:    一是在第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