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承包”击破国企绩效管理难题

“责任承包”击破国企绩效管理难题

ID:18595177

大小:11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9

“责任承包”击破国企绩效管理难题_第1页
“责任承包”击破国企绩效管理难题_第2页
“责任承包”击破国企绩效管理难题_第3页
“责任承包”击破国企绩效管理难题_第4页
“责任承包”击破国企绩效管理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责任承包”击破国企绩效管理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责任承包”击破国企绩效管理难题有着近40年经营历史的K供电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0亿元。发展到如今,其局本部员工672人,网属各县局(独立核算企业)正式员工2339人、农电工1579人。作为国家垄断型企业,在管理上,K供电局具有国有体制的常见管理绩效问题,该企业虽然已经实行了四年的绩效管理,但是,绩效文化并没有真正形成,绩效管理起不到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基本上流于形式,企业的人员散漫,绩效管理落后等表现,极为严重。如:第一,企业领导对于员工的考评,以“平衡”为主。在该电网企业中,原绩效方案里“将成绩进行调节”的做法,体现

2、着很明显的“平衡思想”:市场营销部的绩效系数=本部门绩效系数×(所有营销部门绩效系数的平均值×60%+所有生产部门绩效系数平均值×20%+所有管理部门绩效系数平均值×20%)。这样一来出来的状况是,高成绩部分成绩被调低,低成绩部分成绩被调高,最终成绩都趋于平均。由此这种方案只是员工心中一个行之无效的摆设。本文发表于博锐

3、boraid

4、第二个表现是,企业内部考评呈单一的行政导向:原绩效方案都是上级领导对下级部门进行考评,其他利益相关主体没有评价的机会。当然,中高层管理者也不愿意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因为自己考核如果严格,下属的成

5、绩就低,而如果其他领导的下属成绩高,就觉得对不住自己的属下。形成一种事不关已,“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集体老好人观念。这样,集体的整体效益,企业文化氛围,员工工作激情,统统处于一个“和”为上的概念。久而久之,企业效率低下,如果万一遇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形,企业利益,受损无益。案例解析:K供电局原来的绩效管理,部门的业绩评价由分管领导来进行,员工的业绩评价由部门经理来进行,这从管理层级和管理关系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执行时并没有向着方案设想的方向发展,恰恰相反的是,分管领导和部门经理不愿意让自己的属下吃亏,所以,判的得分基本上都

6、是96,98或99分,绩效评价最终演变成看成绩谁高谁低了,绩效管理的初衷与现实背离。很显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监督关系,在绩效管理上完全失灵了,这种失灵一是因为供电企业是垄断经营,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几乎没有,当然不需要在内部管理上进行传导;二是因为国有体制,它不像民营企业那样,股东或老板对业绩有强烈的需求,在内部管理上有很强的力度。但是,这并不是说供电企业不需要追求业绩,相反,安全、平稳、不间断地进行电力供应是供电局存在的价值,而且,对于K供电局来讲,还有另外一个追求,就是进行管理创新。所以,绩效管理作为基本的激励机制,

7、必须存在而且必须有效存在。退一步说,绩效管理作为基本的约束机制,也必须存在而且必须长期存在。供电企业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目前,还没有人才出口,无法将不适岗的人员推向社会,加上内部存在裙带关系,就出现了少干活、不干活甚至不上班都能拿同样工资和奖金的现象,尽管不普遍,但对大多数积极工作的员工来讲,也是很严重的心理伤害。在国有企业,可以说,绩效管理是得罪人的事情,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都这样认为。那么,怎么才能让管理者愿意“得罪人”呢?事实上,只有一个情况,那就是涉及到自己的事情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员工才会真正关心所涉及的事情

8、。也就是说,问题的关键是要涉及自身,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方法和技巧就是“皮之不存,毛之焉附?”。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及其行业特点,就可以对该企业的绩效管理进行了四点改革:第一、实行业绩责任承包制度这也是国有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业绩责任承包,即“通过签订业绩合同书,确定企业与部门/班组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业绩合同的考评结果为标准,发放部门/班组奖金包,部门、班组具有奖金总额的分配权”也就是说,企业根据部门的业绩好坏发放部门的奖金包;员工们的奖金发放完毕之后,奖金包的剩余部分归部门负责人所有;员工工作的好

9、与坏、奖金的多与少都与管理者个人的利益挂钩,这样,管理者就有动力认真承担绩效管理职责。之所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有利于打破人情的束缚:部门负责人不会为了人情而放弃严格执行绩效管理因为,这样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利益;同时,部门负责人也不会恶意损害员工权益,因为供电企业的员工多数是相识多年的老同事,长期共事;管理者管理自主性、管理力度、利益回报空间增大,积极性提高,也强化了部门内部的协作性与竞争性。由此就不至于像原来的员工的普遍一样,责任意识不强,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愿突出自己,也要保持与同事的和谐关系,甚至不会出现有人讲“我不

10、希望我的成绩最高,要是那样的话,以后我的工作就不好干了,别人会认为:‘你干得好,那就都你自己干吧,还要我配合干什么!’”这种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第二、对于绩效考核中的评价主体要“客户化”该企业的病症之处在于,上级领导不能完全了解下级部门的状况;被考核的主体只为领导负责,不能很好地为其他利益相关主体负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