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人教版

ID:18612909

大小:5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20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人教版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一、春秋(一)孔子(儒)--创立1.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3.影响:形成完整儒家思想体系,成为时代主流(二)老子(道)《道德经》1.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精华)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

2、“无为而治”2.影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为其提供物质条件政治:周王室衰危,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期新统治者没有绝对权威(二)孟子和荀子(儒)===发展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人性本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②影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2、荀子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教育思想:治国应以礼教为先,礼法并施②影响:百家思想

3、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墨)1.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2.影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②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四)道家1、庄子①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韩非子》1.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③变法革新2.影响:①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②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六)兵家《孙

4、子兵法》(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一)汉初的黄老之学otherstaffoftheCentre.Duringthewar,ZhuwastransferredbacktoJiangxi,andDirectorofthenewOfficeinJingdezhen,JiangxiCommitteeSecretary.Startingin1939servedasrec

5、orderoftheWestNorthOrganization,SecretaryoftheSpecialCommitteeAfterthevictoryofthelongMarch,hehasbeentheNorthwestOfficeoftheFederationofStateenterprisesMinister,ShenmufuguSARmissions,DirectorofNingxia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andrecorderofthe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Ministers

6、and1、出现的社会背景: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②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主要内容: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4、作用: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3、新儒学内容:①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君权有限③以德为主辅之以刑提出三纲五常4、新儒学的影响: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

7、和稳定统治秩序,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5、独尊的原因:董仲舒思想适应专制主义和大一统统治者的需要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②继承发展了儒学,适应封建统治需要四、宋明理学(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儒学出现危机(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1)内容: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格物致知”③存天理,灭人欲(2)历史地位:①宋朝被斥为“伪学”。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3)发展历程:南宋=元=明初2、陆王心学(1)内容:

8、陆九渊:①“心即理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