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藏原理参考讲义

食品保藏原理参考讲义

ID:18620704

大小:168.98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9-20

食品保藏原理参考讲义_第1页
食品保藏原理参考讲义_第2页
食品保藏原理参考讲义_第3页
食品保藏原理参考讲义_第4页
食品保藏原理参考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保藏原理参考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食品保藏原理》参考讲义绪论•1、引言2、食品保藏的概念食品保藏原理是一门研究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保藏方法的原理和基本工艺,解释各种食品腐败变质现象机理并提出合理的、科学的防止措施,从而为食品的保藏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的学科。食品贮藏的类型: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法•此法主要用于新鲜水果、蔬菜等食品的活体保藏。这类方法包括冷藏法、气调法等。2/抑制变质因素活动达到保藏目的的方法•属于这类保藏方法的有,冷冻保藏、干藏、腌制、熏制、化学品保藏及改性气体包装保藏等。3/通过发酵保藏食品。•这是一类通过培养有益

2、微生物进行发酵,利用发酵产物—乳酸、乙醇等来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保持食品品质的方法,如食品发酵。4/利用无菌原理来保藏食品。•即利用热处理、微波、辐射等方法,将食品中的腐败微生物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或全部杀灭,并长期维持这种状况,从而长期保藏食品的方法。罐藏、辐射保藏及无菌包装技术等均属于此类方法。45第一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1.1生物学因素1.1.1微生物(1)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特点细菌:细菌造成的变质,一般表现为食品的腐败,是由于细菌活动分解食物中的蛋白

3、质和氨基酸,产生恶臭或异味的结果。霉菌:霉菌易在有氧、水分少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在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中也容易滋长霉菌。(2)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pH值:大多数细菌在中性或弱碱性的环境中较适宜,霉菌和酵母在弱酸的环境中适宜。一般以pH值4。6为界限。氧气:水分: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细菌要求AW>0。94,大多数酵母要求AW>0。88,大多数霉菌AW>0。75。营养物: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温度:根据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可将微生物分为嗜冷性、嗜温性和嗜热性三个类群。1.1.2害虫和啮齿动物

4、(1)害虫(2)啮齿动物451.1.化学因素酶的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水分活度等的影响。与食品变质有关的主要酶类有以下几种。1.2.2非酶作用非酶褐变:主要有美拉得反应引起的褐变、焦糖化反应引起的褐变以及抗坏血酸氧化引起的褐变等。美拉德反应:由葡萄糖、果糖等还原性糖与氨基酸引起的褐变。1.2.3氧化作用脂肪的氧化作用:是脂肪水解的游离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酸的双键容易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并进一步分解的结果。影响脂肪氧化的因素:温度、光线、金属离子、氧气、水分等。防止措施:低温、避光、隔绝氧气、降低

5、水分、减少与金属离子的接触、添加抗氧化等。1.3物理因素1.3.1温度:1.3.2水分1.3.3光1.4其它因素机械损伤:果蔬在采收、贮运、加工前等环节处理不当,会产生机械性损伤。乙烯:是促进成熟和衰老的一种植物激素,控制生长、衰老的许多方面,痕量就有生理活性。45外源污染物:包括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滥用添加剂、包装材料等。2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2.1微生物的控制2.1.1加热/冷却(1)微生物的耐热性(2)加热杀菌的方法1/巴氏杀菌法:杀菌温度65~80℃,主要用于不耐热的食品如果酸菜汁、果酒等的杀菌。适用于高酸

6、性食品的杀菌。2/常压杀菌:指101。325Kpa、100℃条件的杀菌处理。适用于高酸性食品的杀菌,即PH值小于4。5的食品才能采用常压杀菌,如水果罐头。3/高压杀菌:指101。325Kpa以上、100℃以上的杀菌,主要适用于低酸性食品(pH值大于4.5)的杀菌。2.1.2控制水分活度当水分活度在中等偏上范围内增大时,酶活性也逐渐增大;相反,降低水分活度则抑制酶的活性。2.1.6烟熏2.1.7改变气体组成2.1.8使用添加剂2.2酶和其他因素的控制2.2.1酶活性的控制(1)酶与食品质量保持(2)酶的控制451/

7、加热处理2/控制PH值3/控制水分活度第二章食品的干制保藏v¨干燥的定义: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食品的干藏:脱水干制品在它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分后,始终保持低水分进行长期贮藏的过程。v食品干燥的目的v提高食品的保藏性能;v有利于食品的包装和流通;v形成特殊的风味、方便食用1、食品的干藏的原理品物料湿含量的表示方法*v湿基湿含量:是以湿物料为基准,指湿物料中水分占总质量的百分比。v干基湿含量:是以不变的干物质为基准,指湿物料中水分与干物质质量的百分比。v食品物料中水分存在

8、的形式:自由水、结合水v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称为水分活度(wateractivity)Aw。45v测定水分活度可利用空气与物料的充分接触,达到空气中水蒸汽分压和物料表面的水蒸汽分压得平衡,此时的水蒸汽分压与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即为水分活度。v物料中的水分与一定温度t、相对湿度φ的不饱和湿空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物料所含水分称为物料的平衡水分。v在干燥过程中能除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