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ID:18625040

大小:86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9-20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_第1页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_第2页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_第3页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_第4页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机械原理题目名称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学生学部(系)机电工程学部专业班级10机械5班学号学生姓名陈泳全指导教师黄惠麟2012年6月30日17目录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3摘要5一、设计说明6①求理论廓线6②求工作廓线12③设计盘形机构13二、从动件的位移曲线14三、检验压力角15参考文献1617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名称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学生学部(系)机电工程学部专业班级10机械5班姓名陈泳全学号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通过用so

2、lidworks软件进行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得出理论廓线和工作廓线,进一步加深对凸轮的理解。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设计题目: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设计一个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设计参数如表中所示,凸轮回转方向为顺时针(或逆时针),从动件推程以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回程以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下降,其中,e、rr、rb、h分别代表偏距、滚子半径、基圆半径及从动件最大升程,ф、фs、ф‘、фs’分别代表凸轮的推程角、远休止角、回程角及近休止角。1、设计数据设计内容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

3、盘形凸轮轮廓设计符号errrbhффsф‘фs’单位mm(º)数据1515604018030120302、设计要求171)用图解法设计此盘形凸轮机构,正确确定偏距e的方向,并将凸轮轮廓及从动件的位移曲线画在2号图纸上;2)用图解法设计此盘形凸轮机构,将计算过程写在说明书中。3)检验压力角是否满足许用压力角的要求。三、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凸轮设计图7张2、凸轮效果图1张4、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6、全部资料上交电子版和纸质版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序号设计(论文)各阶段内容地点起止日期1下达机械制造课程设计任务5-4

4、016.1至6.202绘制凸轮零件图并创建其效果图5-4016.21至6.284撰写设计说明书5-4016.29至7.85上交所有资料5-4017.9至7.10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原理》第七版主编孙桓陈作模葛文杰《Auto CAD在凸轮轮廓线设计中的应用》作者 薛铜龙发出任务书日期:2012年6月19日指导教师签名:计划完成日期:2012年7月10日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17摘要:在各种机械,特别是自动化和自动控制装置中,广泛采用着各种形式的凸轮机构,例如盘形凸轮机构在印刷机中

5、的应用,等经凸轮机构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利用分度凸轮机构实现转位,圆柱凸轮机构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凸轮机构的最大优点是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而且响应快速,机构简单紧凑。正因如此,凸轮机构不可能被数控,电控等装置完全代替。但是凸轮机构的缺点是凸轮轮廓线与推杆之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凸轮制造较困难。在这些前提之下,设计者要理性的分析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凸轮机构,保证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本次设计的是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推杆是滚子推杆,这种推杆由于滚子与凸轮廓之间为滚动摩擦,

6、所以磨损较小,可用来传递较大动力,因而被大量使用,通过设计从根本上了解这种凸轮机构的设计原理,增加对凸轮机构的认识。17一、设计说明本次课程设计应用的辅助设计软件是solidworks2010①求理论廓线对于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可知e为代数值,凸轮逆时针方向回转式,推杆处于凸轮回转中心的右侧,则e为正,将推程角平均划分12等分,每等分角度为15度,前6等分是以等加速运动规律上升,后6等分是以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推程时等加速运动规律上升,由公式s=2hδ²/δ0²;其中推程角δ0=ф=180°,可得7个s值,当:δ=

7、0°,s=0;δ=15°,s=0.6;δ=30°,s=2.2;δ=45°,s=5.0;δ=60°,s=8.9;δ=75°,s=13.9;δ=90°,s=20;根据数据可绘得等加速运动规律上升时理论轮廓线:17推程时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由公式s=h-2h(δ0-δ)²/δ0²;其中推程角δ0=ф=180°,可得6个s值,当:δ=105°,s=26.1;δ=120°,s=31.1;δ=135°,s=35.0;δ=150°,s=37.8;δ=165°,s=39.4;δ=180°,s=40;根据数据可绘得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时理论轮廓线

8、:17远休止阶段:远休止角фs=30°,s=40,可绘得:17回程时以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下降,由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公式s=h[1-(δ/δ0′)+sin(2πδ/δ0′)/(2π)],其中回程角δ0′=ф‘=120°,可得8个s值,当:δ=15°,s=39.5;δ=30°,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