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利西路

“不起眼”的利西路

ID:18638597

大小:631.0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9-19

“不起眼”的利西路_第1页
“不起眼”的利西路_第2页
“不起眼”的利西路_第3页
“不起眼”的利西路_第4页
“不起眼”的利西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起眼”的利西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利西路在哪里?别说新到上海的,即便是很多上海小年轻都未必知道。它过去的名字叫“吕西纳路”,LucerneRoad;和伦敦一条马路同名——英国人命名马路有个特点,不是用王室的名字,就用伦敦一模一样的路名。利西路也属于20世纪初,公共租界越界修路,筑路于1912年,东边接着忆定盘路(EdinburghRoad),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路。因为接送小孩上幼儿园,每天都会路过那里,但从没有想过,这条连入口都那么不起眼的小马路,会有那么多的故事,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查阅老房子的时候,发现一幢利西路44号

2、的保护建筑,这里就是1889年,李鸿章为其老母所建的别墅。李鸿章的后半生,建家业于上海,至今在上海西区仍有不少李家的遗迹,如丁香花园,利西路44号别墅、延安西路李宅、华山路枕流公寓产业、复旦中学李公祠等。利西路上的这幢别墅,外观看似中国传统的2层塔形建筑,据在此居住50多年的老住户说,李鸿章老母亲诚信佛教,故建成塔形,底层面积大,二层收小,底层方形平面均削去四角,成立八角形,二层重檐的八个戗角反翘,均有吻兽,二层屋顶顶尖,曾立有一只仙鹤。这幢2层塔式建筑全系木结构,外墙采用钢板网浇混凝土10厘米

3、厚,面贴小河卵石,外墙墙体中空,内层墙为板条抹灰,整个外墙隔热性能良好,使住房冬暖夏凉。这幢建筑所有木料均为上乘檀木,自今一百多年,地板、门窗、楼梯主要结构和主要部件均基本完好,在木结构建筑中实为难得。原建筑用地约5亩,建筑面积为607平方米。建筑底层,南立面为开三个圆洞的廊墙,现已被封死,圆形痕迹尚清晰可见,圆洞墙后是约3米宽的门廊,门廊系暗红色磨石子地面,进户大门开在东南角,由室外拾阶而上,迎面是一扇双开黑漆大门,二扇门上有一对30厘米的铜质狮子头门扣,二个铜环穿在狮子的鼻子上,今东南侧大门

4、已被封死,现门廊也被隔成房间。经磨石子门廊向里即是别墅的厅堂,厅堂面积约60多平方米,堂屋地面系条形檀木地板,局部拼成各种花纹,厅堂层高约4米左右,在厅堂迎门处原有李家老太供奉的镏金弥勒佛坐像,约有六七十厘米大小。佛像底座下是镏金紫檀木浮雕二十四孝图。房屋大修拆除时还香气四溢。楼梯扶手下沿是连续木刻花纹,每根楼梯栏杆都串着一个18罗汉木雕像,其面相、姿态各异,都是镏金的木雕,可见这幢建筑之气派。室内一般门窗都有木刻浮雕,主要内门还镶嵌贝骨浮雕,东侧内室门罩是一檀木镂空挂落。堂屋顶棚为30厘米原木

5、大料成井字构架,至今完整挺立。这幢房子的楼梯立柱,只雕狮头而不雕龙头,这也是因为仕途人家,不敢冒犯皇规。李鸿章当时仅为总理大臣,雕了龙头,或者屋面用了黄色的琉璃瓦,都会冒犯皇室,要治罪杀头。这座建筑内部的一些装饰,一直能够保留到“文革”结束以后,这是很是难得的。但是,在1978年大修时,由于技术问题,屋面被改成了普通青瓦屋面,加上局部搭建和房间分隔,建筑面目已非昔日。屋面戗角、楼梯栏杆、24孝镏金浮雕、佛像等,也都在那一次大修时被毁。据这里的老住户说,这幢李氏住宅在20世纪40年代,还由李鸿章的

6、孙子居住。解放前夕,李鸿章孙子移居美国,解放后此房分给居民居住,正房有六户居民,房屋内部结构尚好。除了李鸿章的老宅,利西路上,还有一处在上海留下大量建筑作品的外国人的婚房,他就是邬达克。只可惜,这“吕西纳路17号”的花园房子,早已成了历史。1922年,邬达克与苏格兰后裔伊丽莎白·吉塞拉·梅耶结婚。与吉塞拉的家庭相比,邬达克属于正宗凤凰男。1920年时,他还是来到上海的前奥匈帝国军人,下船的时候一文不名。而吉塞拉的祖先,穿越西伯利亚来到大清,住在中国已逾三代。她的父亲是德国巴斯夫公司染料在华的独家

7、总代理,母亲来自英国贵族家庭。婚后,邬达克在吕西纳路(今利西路)17号,设计了自己的家,这是一个有着4000平方米大花园的宅子,建造经费,则是邬达克从岳父那里借来的。邬达克新婚的住宅,距离他自己设计的中西女塾不远。而随着一单一单建筑设计案子的成功,邬达克有了积蓄。并且,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相继出生。邬达克在哥伦比亚路(今番禺路)买了一块地皮,想要建一座比吕西纳路的家更大的房子。不料工程还未结束,他就意外接到了购买请求。买家是一位重要的、无法拒绝的中国客人,他就是当时的行政院院长、孙中山的儿子孙

8、科,而这栋建筑就是番禺路、延安西路口上的“神秘别墅”——我们曾有一篇《番禺路上的神秘别墅》,专门介绍这处建筑的曲折历史。于是,邬达克只能另寻地皮重建新家,他找到的地点也在哥伦比亚路附近,就是现在番禺路129号,邬达克纪念馆的房子——这座类似于英国都铎时期的“黑白”建筑,成了邬达克一家在上海的生活之所。短短一条利西路,不仅有名人之所,官宦之家,还有民族企业家曾经十分精致的旧宅,这就是现在位于利西路24弄5号的“戴宅”。这个“戴”字是谁?戴耕莘,当年上海滩著名的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老上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