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表

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表

ID:18641000

大小:15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9

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表_第1页
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表_第2页
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表_第3页
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表_第4页
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表一、项目名称: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增汇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二、推荐单位意见推荐单位国家林业局推荐意见:森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竹林分布广泛,生长利用特殊,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资源。该项目以监测竹林碳汇动态、提升竹林碳汇能力、开辟竹林碳汇产业为主要突破目标,经过15年的联合攻关,解决了四大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构建了竹林碳通量精准监测技术,首次探明我国竹林是一个巨大的碳汇,突破了国际长期争议,使竹林碳汇纳入国际森林减排范畴。创建了竹林碳动态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竹林碳时空分异的快速准确测算。研发出竹林增汇稳碳减排四大关键

2、技术,显著提升竹林净碳汇能力。开发出5项国家、国际标准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使竹林碳汇进入国内、国际核证碳减排市场并实现交易。该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77篇,出版专著9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交竹子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报告6份,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件,开发出5项国家、行业标准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成果已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等地累计开发竹林碳汇项目41.6万亩,推广竹林提质增汇减排面积500多万亩,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项目成果为科学评测并大幅提升竹林碳汇能力,促进国际社会把竹林纳入森林碳汇减排范畴,开辟我国竹林碳汇产业并推动林业碳汇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提升传

3、统竹产业价值链作出了重要贡献,已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林业科学技术领域。森林碳汇问题是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政府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内容。竹林是世界第二大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然而竹林特殊的爆发式、可再生生长与隔年采伐特性、频繁的经营干扰、碎片化的空间分布,使其碳源汇动态不清、时空格局不明,碳汇精准监测与增汇减排技术长期缺乏,严重制约了其固碳功能的科学评价和碳汇能力的提升;同时,竹林碳汇项目在国内外都缺失方法学标准,致使碳汇难以进入碳减排市场,成为竹林碳汇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4、经过15年的联合攻关,突破了竹林碳汇领域中四大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探明了竹林碳源汇特征、碳储量与空间分配格局,明确竹林是一个巨大的碳汇,系统澄清了竹林是碳源还是碳汇的国际争议。研发了通量观测、无线传感联动校验的竹林碳通量监测技术,精确揭示典型竹林碳源汇动态,发现中国竹林年净固定CO2为1.129亿吨;基于碳空间格局与碳转移分析方法,探明中国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约为7.802亿吨,同时每年还有1340万吨固碳量转移到竹材产品碳库中长期保存。创建了多尺度地面、遥感互融探测技术体系,实现竹林碳时空动态的快速准确监测。构建出竹子异速生长和二元Weibull分布模型,实现竹子碳储量的精准测

5、算和任意尺度转换;耦合地面模型和遥感信息,发明“三阶”竹林信息自动识别和冠层参数碳同化反演方法,实现竹林碳储量空间分异的快速准确提取和增汇潜力的精准辨识,面积精度达到90%以上,碳储量估算精度提高了28%。研发了竹林增碳减排稳碳协同的四大关键技术,显著提升竹林净碳汇能力。基于竹林结构优化与土壤碳平衡调节,研发出地上增汇地下减排双向调控材料与技术,植被固碳能力提高了27.6%,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20.5%;发现竹林植硅体碳积累特征和长期稳碳机制,研发了硅肥和富硅生物质复合稳碳技术,封存有机碳能力提高了2.2-3.5倍。开发出5项国家、国际标准的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填补了国内

6、外空白,开辟了全新的竹林碳汇产业。创建竹林不同碳库8种计量方法模型,确定10项计量参数值,建立包含19个竹种、48个模型的竹子生长模型库,突破竹林碳汇计量方法和特征参数缺失的难题,解决了竹林碳汇进入国内、国际碳减排市场的技术瓶颈。发表学术论文277篇(其中:SCI收录106篇,累计IF=242.8;一级期刊8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件,软件著作权16项,出版专著9部,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提交竹子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报告6份,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已累计开发竹子造林和竹林经营碳汇项目41.6万亩,共产生核证减排量528.2万吨,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获得额外碳汇收益2.64亿

7、元;已在浙、皖、闽、赣等地累计推广竹林提质增汇减排面积503多万亩,年均增加固碳量150.9万tCO2-e,增加竹材和碳汇综合收益9.05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四、客观评价1.科技查新评价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提供的项目国内外查新报告(编号:201133B2108718)认为:项目揭示竹子光合固碳与生物、环境因子的交互特征及碳水耦合机理,系统研究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分析竹子植硅体形态、数量和特性,阐明了竹林土壤碳库构成与CO2排放对施肥的响应机制,利用核磁共振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