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

ID:18653834

大小:7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0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_第1页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_第2页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_第3页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_第4页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_第5页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屈原列传》(节选)习题   1.下列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短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诋毁)B.顷襄王怒而迁之迁:调动官职(放逐)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列:班列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称为鼻祖(效法)   2.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⑥此不知人之祸也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判断句)/③④⑤⑦(被动句)   B.①⑥⑦⑧

2、/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翻译下列文句。①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透彻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用一个张仪抵汉中地方,请您让我到楚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   ③人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进入武关,秦国埋伏军队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楚国割让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爱国忠君的一组是()   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②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⑤虽流放,眷顾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

4、人皆醉而我独醒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③④⑤   D.④⑤⑥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众人皆醒,何不其糟而啜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以身以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科?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科?”乃作《

5、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5.选出对加黑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刚洗完澡(沐:洗头)   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随时随地变化转移)   D.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常流:经常流动(长流,即江水)   6.选出对加黑词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

6、同   7.选出“举世馄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   A.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8.选出不符合渔父所说“圣人”条件的一组人物()   ①屈原②文天祥③李白④苏洵⑤辛弃疾⑥史可法⑦归有光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⑦D.②③④⑥⑦   9.作者引用“何故怀

7、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10.选出对文段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8、)   A.该段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   D.该段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参考答案:   1.C2.A3.①他阐明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