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真菌污染课件

食品的真菌污染课件

ID:18658220

大小:1.25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9-20

食品的真菌污染课件_第1页
食品的真菌污染课件_第2页
食品的真菌污染课件_第3页
食品的真菌污染课件_第4页
食品的真菌污染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的真菌污染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食品的真菌污染主要内容:一、概述二、曲霉及其毒素三、镰孢菌毒素四、青霉及其毒素五、防止真菌毒素的措施一、概述(一)真菌性食物中毒系指真菌和真菌毒素引起的对人体健康的各种损害。狭义真菌毒素中毒是指产毒真菌寄生在粮食或饲料上,在适宜条件下产生有毒代谢产物,人畜食用后导致中毒。广义真菌毒素中毒则包括食用了本身就含有毒素的真菌或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饲料)所引起的中毒在内。(二)霉菌及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其产生菌在适合产毒的条件下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食品加工时,虽然经加热、烹调等处理可杀死霉菌的菌体和孢子,但它们所产生的毒素一般不能被破坏,如果人体内的毒素量达到一定程度,即可产生该种毒素所

2、引起的中毒症状。1、霉菌产毒的特点(1)同一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有可变性和变异性(2)产毒菌种所产的霉菌毒素不具有严格的专一性(3)产毒霉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条件2、霉菌产毒的条件(1)基质:一般而言,营养丰富的食品其霉菌生长的可能性就大,天然基质比人工培养基产毒为好;以富含糖类的小麦、米为基质比油料为基质的黄曲霉毒素产毒量高。黄曲霉(玉米花生)、镰刀菌(小麦玉米)、青霉(大米)(2)水分:食品中的水分对霉菌的繁殖与产毒特别重要。Aw《0.7停止(粮食)(3)相对湿度:80%以下主要是干生性霉菌;80~90%主要是中生性霉菌;90%以上主要是湿生性霉菌。(4)温度: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

3、为25~30℃。(5)通风情况:大部分霉菌繁殖和产毒需要有氧条件。3、主要产毒霉菌(1)曲霉菌属①黄曲霉②赭曲霉OT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所产生的一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肾脏毒和肝脏毒。③杂色曲霉ST: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合成黄曲霉毒素过程后期的中间产物,是一种很强的肝及肾脏毒素;较强的遗传毒素。④烟曲霉(2)青霉菌属①岛青霉②橘青霉③黄绿青霉④展青霉Pat:水果谷物和其他食物,如苹果(3)镰刀菌属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由镰孢属的若干菌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未见ZEA引起人类中毒或疾病的报道。ZEA对动物实验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因而根据人类致癌性标准,ZEA不属于人类致癌剂(第二组)。(4

4、)其他菌属二、曲霉及其毒素(一)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二次代谢产物。广泛地存在于花生、玉米、麦类、稻谷、高梁等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各种真菌毒素中最为稳定的一种。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肝癌诱发剂,会引起动物肝细胞变性、肝坏死、肝纤维化和肝癌等。肝癌高发区常因气候潮湿和以玉米、花生为日常食品的地区,玉米和花生最容易被黄曲霉污染。1、化学结构及理化特性AF是结构类似的一组化合物,均为含有一个双氢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包括AFB1、AFB2(紫外光下产生蓝色荧光)AFG1(绿色荧光)、AFG2(绿蓝色荧光)AFM

5、1(蓝紫色荧光)、AFM2(紫色荧光)毒性顺序:B1>M1>G1>B2>M2≠G2AF耐热,在一般的烹调加工温度下很少被破坏,在280℃时可发生裂解,毒性被破坏。几乎不溶于水。2、产毒条件温度:黄曲霉最适生长温度35~38℃,产毒温度为11~37℃。pH:pH4.7时,黄曲霉毒素产量最高湿度:最低相对湿度为80%左右基质:含糖量高适于黄曲霉毒素产生;1~3%的NaCl可促进黄曲霉毒素的生成。3、毒性(1)急性毒性:属于剧毒物不同动物敏感性不同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增生;脂肪肝;肝出血(2)慢性毒性:毒理学上而言,更具意义。主要表现为动物生长障碍,肝脏出现慢性损害等。(3)致癌性:肝癌4、预防

6、措施:主要措施是防止食品受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1)食品防霉:控制粮粒的水分在13%以下,低温保藏,注意通风(2)去除毒素1)挑选霉粒法2)碾轧加工法3)植物油加碱去毒法4)物理去除法5)加水搓洗法6)微生物去毒法(3)制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标准(二)赭曲霉毒素1、化学结构及理化特性赭曲霉毒素A毒性最强。OTA带有CL,毒性强;OTB不带有CL,毒性低。主要污染玉米、大豆、可可豆、大麦、柠檬类水果,腌制的火腿、花生、咖啡豆等。赭曲霉毒素A在30℃和aw0.95时生成量最多。2、毒性动物中毒的靶器官主要为肾脏和肝脏。(1)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具有强烈的肾脏毒和肝脏毒毒性特点是:造

7、成肾小管间质纤维结构和机能异常而引起的肾营养不良性病以及肾小管炎症、免疫抑制。(2)致癌性、致畸和致突变性(三)镰孢菌毒素(T-2毒素)主要污染玉米、小麦。1、化学结构及理化特性毒性强烈,在自然界广泛存在。T-2毒素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之一,是一种倍半萜烯化合物,毒性稳定2、毒性T-2毒素主要作用于增殖活跃的细胞,如骨髓、肝、黏膜上皮和淋巴细胞等,对淋巴细胞的损害最为严重。(1)急性毒性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或拒食、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