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ID:18661842

大小:1.70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9-20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1页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2页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3页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4页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5页
资源描述: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习目标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意义、适应症。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判定、影响因素。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注意事项。意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根据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变化的特点,对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主要用于疑似糖尿病的确诊和排除。适应症无糖尿病症状,随机或空腹血糖异常者。无糖尿病症状,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的糖尿病家族史。无糖尿病症状,但随机血糖或空腹血糖不够诊断标准。适应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感染、出现糖尿者。分娩巨大胎儿的妇女或有巨大胎儿史的个体。不明原因的肾

2、病或视网膜病。试验方法1.试验应在早晨空腹时进行。2.先测抽第一次血测空腹血糖。3.将75克葡萄糖溶解于250ML温水中,5分钟内喝完。4.从喝第一口糖水后计算,分别在1小时及2小时后抽血监测血糖变化。临床意义给病人口服75g葡萄糖,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入血,30-60分钟时血糖值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8.9mmol/l(160mg/l)。临床意义这是由于血糖升高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迅速下降,2小时血糖接近正常,3小时恢复空腹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同,始终为高峰值,持续时间过长。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6.1mmol

3、/L口服葡萄糖30mim~60mim达高峰,峰值<11.1mmol/L2h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试验结果如何判定?1.当静脉空腹血糖<6.1mmol/L,OGTT2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正常,为糖耐量减低。试验结果如何判定?2.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说明人体处理进食后葡萄糖的能力明显降低,可以确诊糖尿病。试验结果如何判定?3.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OGTT2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之间,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可以诊断

4、糖耐量减低。试验结果如何判定?4.当静脉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且OGTT2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可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哪些因素影响OGTT试验结果?1.饮食:OGTT试验前,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一般应>250克/天),可使OGTT减低而呈假阳性,因此,应在试验前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对严重营养不良者应延长碳水化合物准备时间一周甚至两周。2.体力活动:长期卧床不活动病人可使糖耐量受损。而试验前剧烈活动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明显升高,故试验前病人应静坐或静卧至少半小时。哪些因素影

5、响OGTT试验结果?3.精神因素:情绪激动可使血糖升高,故在试验期间应避免精神刺激。4.应激:应激可使血糖升高,如发热、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等。5.疾病:肝脏疾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胰腺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包括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均会导致血糖的变化。哪些因素影响OGTT试验结果?6.为防止恶心、呕吐,可将葡萄糖释稀成25%的溶液,呕吐、腹泻都会影响试验结果,不宜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改成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哪些因素影响OGTT试验结果?7.下列药物可以影响血糖波动,为排除药物对OGTT的影响,检查前应停药三天以上:(1)可使血糖增高的药物:噻嗪类

6、、糖皮质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速尿、利尿酸、女性避孕药、消炎痛、氯丙嗪、咖啡、尼古丁、生长激素等;(2)可使血糖下降的药物:磺脲类、双胍类、对氨水杨酸、异烟肼、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甲状腺药物、水杨酸、心得安、丙磺舒等。注意1.空腹血糖已明显升高的严重糖尿病病人、已确诊的糖尿病人不必再做此试验。2.保持空腹12小时,可喝白开水,早上不吃饭,不服降糖药,自己准备杯子和水。注意3.试验中服用的葡萄糖水浓度不应过高或者过低,一般来说75克糖粉溶于250ML温开水中,糖水要在5分钟内服完。4.从喝第一口糖水后计算,准时抽血。5.喝糖水后不要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感谢聆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