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

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

ID:18666839

大小:1.32 M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0

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_第1页
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_第2页
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_第3页
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病害种类较多。我国已报道病害接近70种。主要病害有烟草黑胫病,烟草赤星病,烟草病毒病等。烟草赤星病1982年首次在美国报道,曾经几度给世界烟草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967年由于赤星病流行使山东烤烟均价下降约一个等级。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星病在我国各烟区危害日趋严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很大影响。目前已成为我国烟草上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烟部病害。烟草赤星病在烟区普遍发生,对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每年的经济损失均很大。该病属暴发型

2、病害,一旦流行很难控制,目前主要是采用化学防治措施,但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赤星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喷药的时间难以掌握,同时生产上所用杀菌剂多属保护剂,病菌侵.入后便失去防效。因此对赤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预侧预报十分必要。症状又称红斑、恨虎眼、火泡斑、斑病。可侵染叶片、茎、花梗及蒴果等。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生,渐向上发展。病斑初为黄褐色圆形小斑点,后发展为褐色圆或近圆形斑,直径大约1~2cm,上具赤褐或深褐色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扩展较快时,边缘出现黄色晕圈。

3、湿度大时斑上可见深褐色或黑色霉层。病斑质脆、易破。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使叶片大面积枯焦,破碎成为碎叶,焦叶。叶脉、花梗、蒴果、茎染病现长椭圆形或梭形深褐色凹陷斑,高湿条件下形成病斑较干燥条件下的大。病原Alternariaalternata(Fries)Keissler称链格孢菌,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菌丝具隔,无色。分生孢子梗顶曲,具隔1-3个,褐色。分生孢子褐色,链生于梗上,基部大,顶端较小,呈倒棍棒形或椭圆形,多有喙,具1-3个纵隔,3-7个横隔。该菌生长速度快,可产生毒素。有报道A.lon

4、gipes、A.tenuis、A.tabaima也能引起赤星病。传播途径:赤星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种子和移栽苗也能成为田间初侵染源。病菌多从寄主气孔、伤口侵入,病部长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影响因素:品种与赤星病关系:据国外报道,不同烟草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对赤星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如Coker298,对赤星病表现很强的抗病性,但未发现免疫的品种。种植感病品种是赤星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对赤星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幼苗期抗病性较强

5、,一般很少发病。大约脚叶成熟后进入感病阶段,按叶片成熟先后,病害从底部向上部叶片扩展。气候条件与赤星病关系:一雨量与赤星病关系:烤烟移栽成活至旺长中期一般均不发生赤星病。发病部位先出现在脚叶下部叶上,以后随烟叶成熟顺序由下而上逐层发展。因此,赤星病发病时间的早迟主要与烤烟所处的生育阶段有关,烤烟生长发育进入现蕾后,即进入赤星病易成病阶段。在一定范围内,气温的变化对赤星病病情的发展没有大的影响作用。烤烟进入现蕾至脚叶成熟期以前,降雨量的大小对赤星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作用也不大。但进入现蕾至脚叶成熟期后

6、,即进入赤星病易感病阶段以后,在每一次降雨高峰后赤星病病情指数也相应出现一次发展高峰。赤星病易感病阶段。降雨量的大小对病害的发生发展或蔓延有明显的影响作用。1993年宾川县牛井镇江干办事处调查,8月20日以前,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减少,特别是7月份,雨量减少更多,出现持续严重干旱但一直没有发生发生赤星病。8月21日主9月4日连续降雨几天后,赤星病即开始出现。8月28日调查,病情指数平均为9.67,到9月10日,病情指数已上升到31.32,进一步证实了降雨量对赤星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作用。二温度与赤星病关系

7、:温度是赤星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在21.6~31.3℃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赤星病的病情指数逐渐增大,在26一30℃的温度范围内病情指数增长最快,即最适宜于赤星病的发生。相对湿度对赤星病的发生也有显著影响。相对湿度大于75%,赤星病的病情指数增长快,有利于赤星病的发生。施肥水平与赤星病关系:施肥水平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随着施用磷、钾肥比例的逐渐增大,赤星病发生的病情指数逐渐降低,钾肥对赤星病的影响最大,在生产上采用1:1:2或1:2:2的配比,对赤星病的发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耕作制度

8、与赤星病关系:不同栽培制度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烟稻水旱轮作及与非茄科作物2(年)和3(年)轮作对赤星病发生程度有一定的减轻.随着轮作时间的延长,赤星病发生的病情指数逐渐降低。海拔、雾、露与赤星病的关系:赤星病发生范围比较广,从海拔1400米以下至2000米以上烟区均有分布。几年来的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甚至造成毁灭性危害的田块或烟区,往往是在昼夜温差较大,早晨雾大露水重的坝区或高海拔小盆地、山地烟上。赤星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气候条件、施肥水平及耕作制度显著相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