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ID:18683063

大小:4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0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2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3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4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5、6、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答:(1)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2)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幼儿阶段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7、答:(1)认知能力是儿童产生涂鸦活动的重要因素。(2)涂鸦是儿童有意识的模仿活动。(3)兴趣和练习是儿童涂鸦发展的动力。8、儿童画的透视及空间表现是如何由

2、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举例说明。答: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统为一形。最初,幼儿画出的形象不但方向感差,而且没有深度感。幼儿观察事物后,再用与视觉感念等同的形状或线条将其再现。例如,用一个圆形代表人的头部,缺乏各个面的深度。 第二,正侧面同在。渐渐的,幼儿意识到了物体的各个面,希望画得更完整。于是,他们把物体的正面,侧面,甚至是背面都并列在画面上。这种方式虽然表现出物体的各个面,但形象的立体感含混不清。 第三,单一面。为了避免正侧面同在造成表现上的模糊性,最求明确性,幼

3、儿开始放弃力求完整表现的企图,舍弃其他的面,只表现一个角度看物体时所见的单一面。例如,他们画的人物有各个形状的面,但是缺乏立体感。第四,多面变形。这是幼儿尝试将前几个阶段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产生的。 9、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有何特点? 答: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后逐渐发展。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

4、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涂抹阶段。4岁前,儿童摆弄画笔,用颜色涂涂抹抹,幼儿在探索和认识色彩。初期一般单色,什么颜色都行;渐渐的,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了喜爱或讨厌的情感,开始跟更多地选用他们喜欢的色彩,而拒绝选用不喜欢的色彩,画中出现的大都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第二:装饰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随之增加。在他们喜欢的色彩中又扩充进了橙,粉,天蓝,草绿色等不喜欢的色彩也多起来,扩大到深蓝,棕,灰,土黄等色。他们画中的色彩也多起来了

5、,幼儿把自己认识和掌握的色彩到处运用,画面五彩缤纷,有了明显的装饰性。幼儿对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他们喜欢比较温暖明快的红,橙,黄和绿,而不喜欢黑,灰,棕等色,这与幼儿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此时,也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第三:再现和表现阶段。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例如:画熊猫有黑和白色,画小鸡用黄色,他们意识到,不这样用色,不这样赋色,就画不像了。同时,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10、答:

6、(1)从儿童生活的经验,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经验出发:对儿童自己生活的描写,是儿童画最主要的题材。如“我”、“我的妈妈”、“我在刷牙”、“我在吃饭”、“我在跳舞”、“看谁跑得快”等。(2)从他们觉得惊异、好奇,希望进一步探索的心情出发。命题不仅要画出自己生活的内容,更要画出自己内在的感情,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画花、房屋、汽车等缺乏创意的画。如“稀饭从锅里溢出来了”、“吃人的鳄鱼”、“小青蛙找伙伴”、“叶子变色”、“昆虫的世界”等。(3)从看到的事件、听到的故事出发。生活中有许多突发事件会引起儿童的关心和注意,有的深深

7、打动他们的心灵。如“救火”、“花会”、“时装表演”。有许多神话、童话、民间故事、诗歌特别能扣动儿童的心灵,也适合于用绘画来表现,如“猪八戒吃西瓜”、“后羿射日”、“黑猫警长”、“三只蝴蝶”等。11、 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答: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包含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博物学家智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其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智能的定义和评估必须情景

8、化,也离不开文化背景,也有差异。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确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法杖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尊重学生智能结构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1)审美性原则。在教学中,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应注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