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判断题

法制史判断题

ID:18696605

大小:6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1

法制史判断题_第1页
法制史判断题_第2页
法制史判断题_第3页
法制史判断题_第4页
法制史判断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制史判断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判断正误题  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夏启是我国第一个国王。  3.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建立了夏王朝。  4.夏启通过禅让制获得夏王朝的统治权。  5.夏朝的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  6.夏朝的法律体现了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意志,不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  7.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国家、没有法律的。  8.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靠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就是不成文的习惯。  9.法同国家一样,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产生了。  10.关于夏朝典章的资料文献不多,据记载,夏朝已经有了

2、五种刑罚。  11.史料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12.夏启在与有扈氏作战时,曾在“甘”这个地方发布命令。  13.禹刑是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是大禹所作。  14.“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令,即军令《甘誓》中一条罪名。  15.“昏、墨、贼,杀”。其中的昏、墨、贼是夏朝的三个罪名,杀是刑名。  16.夏朝已经有了赎刑。当时用青铜来赎罪。  17.圜土是夏朝监狱的名称。  18.夏台和钧台都是代称夏朝监狱。  19.奴隶制五刑最早来源于原始时期的苗族。  20.礼、本来是供祭祀用的一种盛玉的器皿。  四、判断正误题1.夏桀曾把商汤囚禁在

3、都城夏台。错2.商武丁统治的五十多年里,为商朝最强盛的时期。3.商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商王,他是商族奴隶主阶级的总代表,掌握着国家的军事、行政、法、司法大权。4.商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铸造业。5.商朝文字的发达,为商朝奴隶制法制的发展创造了文化条件。6.商朝存续约500年。7.史料记载“商有乱政,而作九刑”。错8.商统治者立法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了夏朝的神权思想。9.奴隶主贵族利用人们对自然界的愚昧无知,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受天命”。10.商朝的刑事立法就当时而言比较完备,孔子后来总结说“刑名从商”。错11.炮烙是商朝死刑处决的方法。12.商朝的醢是把犯罪者捣成肉酱。13.劓殄是把犯罪

4、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杀掉,相当于后世的族诛。14.奴隶制五刑包括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和大辟。15.商朝已经出现了徒刑。16.商朝的罪名包含:舍弃啬事、不从誓言、不吉不迪等。17.商朝实行一夫多妻制。错18.商朝初期的王位继承制度实行父死子继,辅以兄终弟及。错19.商朝末期,王位继承制度确立了嫡长继承制。20.商朝的监狱沿袭夏朝的名称,叫做圜土。  (四)判断正误题  1、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也是世间最高的统治者,掌握立法、行政与司法大权。  2、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分封制是严格依照宗法等级原则进行的。  3、周礼直接渊于夏商之礼。  4、西周时期把“亲亲”、“尊尊”作为礼治思想的核心。

5、  5、西周在礼、刑的适用上,贯彻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原则。  6、西周初期统治者要求立法与司法领域全面贯彻“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思想原则。  7、《九刑》是西周九种刑罚的统称。  8、史料记载“周有乱政,而作汤刑”。  9、西周统治者总结了夏商灭亡的教训,在刑事立法方面提出了“义刑义杀”和“明德慎罚”的指导思想。  10、西周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实际上是注意区分犯罪主体主观形态。  11、所谓的“三国三典”,就是“刑新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轻典”。  12、西周对公族施用的死刑方法是绞。  13、西周初期,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

6、权。  14、西周的买卖契约叫做傅别。  15、西周时,缔结婚姻关系,男女双方都必须严格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6、据《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所以叫“七出”或“七去”。  17、西周的“七出”,包括: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18、西周中央司法机关包括大司寇、小司寇、士师、乡士和遂士。  19、西周以“以五声听狱讼”。  20、西周规定,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允许上诉。根据地区的远近,规定了不同的上诉期限。过了期限,便不得上诉了。   (四)判断正误题  1、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王权旁落,政权下移,宗法制趋衰

7、落,法治取代礼治等等,是这一时代的基本特点。 2、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  3、邓析作竹刑,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  4、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便遭到晋国以孔子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  5、晋国赵鞅铸刑鼎,遭到叔向的反对。  6、魏国李悝推行新政,制定《法经》以维护新政权所建立的统治秩序。  7、楚国在悼王时任用李悝为令尹,实行变法。8、秦国的“商鞅变法”,改“法”为“律”。9、战国时期的指导思想其中包括“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