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问诊课件

中医诊断学问诊课件

ID:18700338

大小:784.0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9-21

中医诊断学问诊课件_第1页
中医诊断学问诊课件_第2页
中医诊断学问诊课件_第3页
中医诊断学问诊课件_第4页
中医诊断学问诊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问诊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诊断学问诊问诊概念: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意义:为分析病情、判断病位、掌握病性、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是“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问诊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张景岳《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因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

2、花麻疹全占验。问诊注意事项①问诊要选择较安静的环境进行。②医生对病人疾苦要关心体贴,视病人如亲人。③医生询问病情,切忌使用病人听不懂的医学术语。④医生不可凭个人主观意愿去暗示和诱导病人,以避免所获病情资料的片面或失真,影响正确的诊断。⑤应重视询问主诉,要善于围绕主诉内容,深入询问。⑥抓住重点,了解一般。在整体观念的理论指导下要有系统性和辨证性。⑦危重病人抢救为先,待病情缓解后,再详细询问。一、一般问诊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主诉: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

3、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有利于:1、判断病位和病性;2、初步估计病证的范畴;3、初步估计病证的类别;4、初步估计病情缓急现在史:指围绕主诉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及治疗经过。内容包括:起病情况;病情演变;诊治经过;现在症状。一、一般问诊既往史(过去史):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曾患病的情况。内容包括:过去一般健康情况;传染病史和预防接种史;其他疾病史。个人生活史:生活经历、精神意志、生活起居、饮食嗜好、婚姻生育等方面的情况。个人生活史主要包括:出生地、居住地及经历地;工

4、作性质、劳逸起居;性情、饮食习惯;婚姻生育史。家族史:病人直系亲属的健康和患病情况。二、问现在症概念:问现在症状是指对病人就诊时所自觉的主要症状,以及其他对诊病、辨证有意义的全身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内容:寒热、出汗、饮食口味、大小便、疼痛、睡眠等。意义:症状是病理变化的反映,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通过询问主症的特征、伴随症和全身情况,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等。因此,问现在症状,是问诊的重要内容,对确诊病情有重要作用,中医历来极为重视。问寒热寒热概念: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

5、,仍觉寒冷不缓解者。寒畏寒:病人身寒怕冷,加衣覆被,或近火取暖,而寒冷能缓解者。怕冷恶风:病人自觉怕风寒,但加衣或居密室则无所恶者。寒战:恶寒严重,伴全身发抖热发热:①体温高于正常者;②患者自觉全身或局部发热,但体温正常者。问寒热寒热产生机理:取决于病邪性质:寒邪致病——多致恶寒(阴盛则寒)——实证热邪致病——多致发热(阳盛则热)——实证取决于阴阳盛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实证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虚证内容: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恶寒发热特点:恶寒发热同时出现机理:外邪袭表,

6、卫阳不宣通,肌腠失去温煦——恶寒外邪束表,玄府闭塞,卫阳失于宣发则郁而发热——发热临床意义:主表证风寒表证恶寒重——寒为阴邪,袭表伤阳,肌表失去温煦发热轻——寒性凝滞,卫阳郁闭风热表证发热重——风热为阳邪,阳盛则恶寒轻——风热袭表,腠理开泄,卫阳不固伤风表证发热轻——风性开泄,腠理疏松,阳气郁遏不甚恶风轻——腠理疏松,卫阳不固但寒不热特点: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机理:感受寒邪,阳气被遏;阳虚,机体失去温煦临床意义:主里寒证。新感恶寒——感受寒邪,阳气被遏(里实寒证)久病畏寒——阳气虚衰,失其温煦

7、(里虚寒证)但热不寒特点:只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机理:外邪侵袭,正气抗邪,邪正相争,多见于外感病──邪气致发热脏腑阳热亢盛,所谓气有余便是火,如心火,肝火,胃火等──阳热则发热阴精不足,阳气偏亢,阴虚生内热──阴虚阳盛亦发热阳气衰微,虚阳外越所致假热──阴盛格阳之发热临床意义:主里热证但热不寒(一)壮热特点:高热不退,(≥39℃)不恶寒反恶热机理: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邪正相争,阳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意义:多见于外感温热病的气分阶段,属里实热证兼证:面赤,汗多,烦躁,口渴,脉洪大等热盛

8、症状。但热不寒(二)潮热特点: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类型特点意义兼证日晡潮热(阳明潮热)日晡(3-5pm)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阳明腑实证口渴喜冷饮,腹满硬痛,大便秘结午后潮热(湿温潮热)午后发热明显,身热不扬湿温病胸闷呕恶。头身困重,大便溏泄,苔黄腻夜间潮热(阴虚潮热)午后或夜间潮热,骨蒸发热,五心烦热阴虚证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但热不寒(三)微热特点:发热不高(≤38℃),或仅自觉发热意义:阴虚、气虚、肝气郁结、瘀血、疰夏阴虚发热──阴虚生内热气虚发热──气虚清阳被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