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DB 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ID:18713235

大小:70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0

DB 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1页
DB 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2页
DB 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3页
DB 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4页
DB 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5页
DB 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6页
资源描述:

《DB 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 11.220B41     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The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mprehensiveControlofBrucellosisinDairyFarms2018-02-02发布2018-03-02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7/T3124—2018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

2、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莉萍、朱瑞良、黄河、廉爱玲、魏凯、王菲、曹振山、郝常宝、李昌主、朱绍伟、刘瑞菊、徐秀荣。4DB37/T3124—2018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奶牛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生物安全管理、监测、检测扑杀与疫苗免疫、消毒、人员防护、挤奶厅管理的操作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奶牛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3、,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646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农业部《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国家布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患病动物的生殖系统,以母畜发生流产和公畜发生睾丸炎为主要特征。人主要通过接触发病动物及其产品感染,造成发热、乏力、

4、睾丸炎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和生育能力。3.2 生物安全 biosafety奶牛场生物安全是一个有关集约化生产过程中保护和提高奶牛群健康状况的管理策略,通过它来尽可能减少引入致病因子,并从现有环境中去除致病因子,是注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联系的一种系统工程,强调控制病原的感染与传播。4 生物安全管理4.1 场区封闭与出入管理4.1.1 场区外围设立隔离屏障,防止人员、车辆和野生动物进入。4.1.2 建立人员、车辆出入制度,控制人员、车辆进出场区,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穿胶靴并实施消

5、毒。4DB37/T3124—20181.1 自繁自养与种质资源引进1.1.1 奶牛场坚持自繁自养。1.1.2 奶牛、冻精和胚胎从非疫场引进,或者从非疫区阴性场引进,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的有关规定。跨省调运奶牛时,应优先从获得农业部净化评估认证的奶牛场引种。1.1.3 新引进奶牛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对新引进奶牛隔离检疫45天,经检疫阴性方可混群饲养。1.1.4 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牛和后备牛。1.2 防止疫病外传阳性牛和病牛

6、禁止外调。2 奶牛场布病监测2.1 监测方案奶牛场应制定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的布病监测方案:5.1.1被动监测:奶牛场出现疫情,或产地检疫发现疫情时;奶牛场工作人员发生布病时;奶牛场工作人员平时观察奶牛群健康状况,发现流产、屡配不孕等情况时,都应及时向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采集样品开展布病的诊断工作;5.1.2主动监测:按照监测方案,定期采集样品,开展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及时掌握奶牛场布病状况。2.2 诊断奶牛场发现流产、屡配不孕等情况,应及时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并委托有条件的单

7、位做血清学和(或)细菌学确诊。2.3 疫情报告对确诊感染布病的情况,应该及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消毒等防控措施。3 检测-扑杀与疫苗免疫3.1 奶牛场应根据既往布病感染情况,实施免疫控制措施或检测-扑杀净化措施。3.2 种公牛禁止免疫,坚持实施检测-扑杀的净化措施。3.3 对布病防控达到控制标准(群流行率和个体流行率均在2%以下)的奶牛场,禁止免疫,坚持实施检疫-扑杀控制策略。3.4 对尚未达到控制标准的奶牛场,实施联合控制策略(对3-6月龄的

8、后备牛实施免疫而对成年牛实施检测-扑杀)。使用A19疫苗(或国家批准使用的其他疫苗),按疫苗产品说明要求时间进行接种。4 传染源的管理4DB37/T3124—20181.1 在未感染奶牛群中,实行自繁自养。必须引进奶牛或补充奶牛群时,要严格执行检疫。将奶牛隔离饲养两个月,同时进行布病的检查,才可以与原有奶牛混群。1.2 加强病牛管理,奶牛群中如果发现流产,除隔离流产奶牛和消毒环境及流产胎儿、胎衣外,应尽快做出诊断。确诊为布病或奶牛群检疫中发现本病,均应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