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土史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乡土史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ID:18713920

大小:6.75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1

以乡土史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_第1页
以乡土史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_第2页
以乡土史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_第3页
以乡土史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_第4页
以乡土史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乡土史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乡土史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究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人开展了以地方史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在确定了课程的具体素材、课程目标、内容、方式、评价之后,本人大胆地开展了关于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做了反思,以期同行指正,以便之后工作的改进。关键词:综合实践萧山乡土史一、课程开发的缘起(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全新的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

2、运用的新型课程。它有独特的先进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但是没有具体的教材内容。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经过校本化,才能全面实施落实到位,才能体现本课程的理念和价值。(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本身具有综合性。以融合的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要素,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在本质上不是课程的内容,而是学生活动形式,真正的课程内容是学生自主提出的活动主题。要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3、各个要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中,适当地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体验,达到各要素的整合。本校近两年深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和开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进程进行全面协调、合理安排,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特色。本课程主要是以萧山乡土史为主题进行开发,以乡土史为依托,以学生主动参与开发教材为载体,通过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与家乡历史的接触与联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过去、现在、将来,增强对家乡的责任感,陶冶学生爱家爱国情怀为目的的课程建设的研究。(三)以乡土史为主题的原因本课程的开设就专门选择了与现实

4、密切联系的乡土史作为突破口。主要是有两大原因。101、乡土史亲切质感的优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历史学科普遍不被中学生重视和喜爱,其原因之一是学习历史没有多大的用处,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太久远了,有脱离现实的感觉,但是,乡土史是研究学生生存环境的历史,这段历史亲近学生,它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它是你我都可能成为其中主人公的历史,好象手捧一杯清茶,拉过一把椅子可以促膝长谈的对象,心理的亲近、时空的距离的缩短,会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历史,去探索和感受那无穷的魅力。据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都对乡土史的内容有兴趣。但是,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历史文化了解甚少。所

5、以,地方资源是对学生最有亲和力、最能激发探究兴趣的启蒙教材,开发地方资源进行课题探究显得必要而有可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地方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仅凭语言和教具等虚拟情境的欠缺,发挥了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教育教学作用,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创新的场所。通过实践研究活动,拉近了学生对本地的认同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丰富的课程资源。从学校的角度讲,学校领导对开发本课程非常重视,专门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使本课程开发与运行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障。学校具有丰富的藏书,先进的互联网系统。本人对萧山乡土史的课题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

6、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目前的一些萧山乡土史方面著名学者有一定的联系。本校的学生99%以上是本地萧山人,学生调查有丰富的资源,另外,本校为省一级重点中学,近几年的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表明学生的素质是比较高的,有能力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并且本校在过去几年的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也为此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是本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可以说本课程的开发运行就是在本人的前一课题: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地方史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的继承、规范和发展,之后归入到本课程的范畴。二、课程特色本课程开发的课程资源具有独特性,它包括学生特点,蕴含教师专长,体现学校特色,补缀社区优势。(一)以学

7、生差异为基本依据10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表现为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等不同形式。与教育教学联系比较密切的认知差异包括思维特征、认知风格和智力水平;非认知方面差异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等。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多元化的智能倾向,不同类型学校学生也存在差异,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以中考分数为主要依据招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生态资源来看待充分发掘这种生态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学生差异作为本课程资源开发依据,突出了学生是教学主体。在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