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治疗-白茅根玉米须

通风治疗-白茅根玉米须

ID:18716907

大小:361.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9-21

通风治疗-白茅根玉米须_第1页
通风治疗-白茅根玉米须_第2页
通风治疗-白茅根玉米须_第3页
通风治疗-白茅根玉米须_第4页
通风治疗-白茅根玉米须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风治疗-白茅根玉米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白茅根定义: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l(L.)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二级学科)  白茅根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学名:Imperatacylindrica)的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别名:茅根、地管、茹根、蓝根。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内服,煎汤10-15g(鲜者加倍),捣汁或研末。体虚者用量宜适当。贮藏:置干燥通

2、风处。中文学名:白茅根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属:白茅属种:白茅分布区域:非洲北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中亚;中国辽宁、河北、山西拉丁学名:Imperatacylindrica命名者:(Linn.)Beauv.  白茅-植物原生态白茅(学名:Imperatacylindrica)多年生草本。根茎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

3、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圆锥花序柱状,长5~20厘米,宽1.5~3厘米,分枝短缩密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毫米,基部密生长10~15毫米之丝状柔毛,具长短不等的小穗柄;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质外,余均膜质,边缘具纤毛,背面疏生丝状柔毛,第一颖较狭,具3~4脉,第二颖较宽,具4~6脉;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先端钝,内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针形,长1.2毫米,先端尖,两侧略呈细齿状;内稃长约1.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钝划、不同的数齿;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3毫米;柱头2枚,深紫色。颖果。花期夏、秋季。别名茅根、兰根、茹

4、根(《神农本草经》),地菅、地筋(《名医别录》),白花茅根(《日华子本草》),地节根(《青海药材》),茅草根(《江苏植药志》),甜草根(《河北药材》),丝毛草根(《中药志》)。来源白茅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lmperatacylindrica(L.)Beauv.var.major(Nees)C.K.Hubb的根茎。全国各地均有产,但以华北地区较多。编辑本段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北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中亚、高加索及地中海区域。模式标本采自法国南部。产于中国河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等北方地区;生于低山带平原河岸草地、沙质草

5、甸、荒漠与海滨。编辑本段出处1.《本草经集注》。2.《本草图经》:茅根,今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俗间谓之茅针,亦可啖,甚益小儿。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亦甚甘美,六月采根用。3.《纲目》:茅有数种,夏花者为茅,秋花者为菅,二物功用相近,而名谓不同,《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是也。《别录》不分茅、菅乃二种,谓茅根一名地菅,一名地筋,而有名未用,又出地筋,一名菅根。盖二物之根状皆如筋,编辑本段原形态  白茅-画图白茅(《本草经集注》),又名:白茅菅(陶弘景),丝茅(《纲目》),万根草(《铁岭县志》),茅草。多年生草本。根茎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

6、高30~9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圆锥花序柱状,长5~20厘米,宽1.5~3厘米,分枝短缩密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毫米,基部密生长10~15毫米之丝状柔毛,具长短不等的小穗柄;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质外,余均膜质,边缘具纤毛,背面疏生丝状柔毛,第一颖较狭,具3~4脉,第二颖较宽,具4~6脉;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先端钝,内稃

7、缺如;第二外稃披针形,长1.2毫米,先端尖,两侧略呈细齿状;内稃长约1.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钝划、不同的数齿;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3毫米;柱头2枚,深紫色。颖果。花期夏、秋季。编辑本段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①《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②《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③《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④《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⑤《纲目》:"止吐衄诸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