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何权瀛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何权瀛

ID:18741547

大小:1.68 MB

页数:128页

时间:2018-09-22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何权瀛_第1页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何权瀛_第2页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何权瀛_第3页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何权瀛_第4页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何权瀛_第5页
资源描述: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何权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支气管哮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讲人:何权瀛教授本次讲授的主要内容支气管哮喘的定义、本质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哮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鉴别诊断哮喘的治疗哮喘的教育和管理特殊人群哮喘处理哮喘的三级预防患者刘,男,33岁,汉族,已婚,警察,北京籍。主因“咳嗽、咳痰伴发作性喘憋10余年”于2005年10月27日收入院。病历摘要患者于10余年前于天气转凉时出现咳嗽、咳痰发作性喘憋,痰量较少,为白粘痰,不易咳出,发作性喘憋,活动后及闻刺激性气味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发作时无发热、胸痛、咳血,无心慌、大汗,无恶心、呕吐,无双下肢水肿。夜间发作较白天严重,但无夜

2、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严重时患者自己可闻及哮鸣音,最长可持续数天,无口唇、甲床紫绀,言语可连贯,未予治疗。1周前天气转凉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咳嗽、咳少量白痰,伴喘憋,活动后喘憋加重,无其他症状,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现病史:15年前发现高血压,血压最高150/110mmHg,未予系统治疗。否认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病史,否认结核病及亲密接触史。对烟雾及刺激性气味过敏,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不吸烟,不饮酒,家中养有三只小猫。既往史: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30/90mmHg口唇无发绀,胸廓对称无桶状胸,双侧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感

3、。双肺叩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哮鸣音、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双肺语音传导无异常。心界不大,心率66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检查(-)。双下肢无水肿,杵状指趾(-)。辅助检查:1、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粗2、肺功能测定: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弥散功能正常查体:1、该患者初步诊断是什么?2、此患者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3、确诊后如何进行治疗及如何评估疗效?问题:重要性1.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2.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劳动力,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3.认真贯彻相关诊治指南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4.目前防控哮喘中存在许多问题,诊治不规范,

4、假药泛滥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2.10)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2.10)定义特征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反应性增高和支气管黏膜的慢性变应性炎症是哮喘的病理学基础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是气道炎症由于哮喘

5、的本质为气道炎症因而最根本的治疗是抗炎而且应当贯彻在哮喘治疗的全过程特征病理早期表现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气道内炎症细胞浸润气道平滑肌痉挛等后期表现气道重塑基底膜增厚支气管平滑肌增生血管增生病理哮喘病人正常人哮喘本质:气道炎症病因和发病机制易感者环境危险因素诱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阻塞气道症状激发因子诱因(一)室尘螨(成虫、分泌物、尸体)恒温动物,如猫、狗、鸟(皮屑、毛发、羽毛、羽绒制品)蟑螂蚕丝诱因(二)风媒花粉真菌诱因(三)香烟烟雾、燃煤、烧柴、煤油炉烟、烹饪油烟二氧化硫、氨气涂料、汽油、油漆灭虫药气雾(DDV)、蚊香、来苏水化妆

6、品(香水、发胶、爽身粉)诱因(四)冷空气气候骤然变化诱因(五)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胃食管反流月经期、月经期前、妊娠极度的精神波动(大哭、大笑)心理因素(不良心理精神刺激)剧烈运动(打球、跑步)、过度通气诱因(六)阿司匹林或含有阿司匹林的复方制剂(APC、克感敏、速效感冒胶囊)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心得安、氨酰心安、倍他乐克诱因(七)鱼、虾、蟹、蛋类、牛奶、腰果、芝麻、桃子食品添加剂:酒石黄亚硝酸盐哮喘的病理生理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流受限的可逆性气道重构气道炎症学说炎症相关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APC)淋巴细胞Th1、Th2、

7、调节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炎症介质组织胺前列腺素(PG)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三烯LT(LTC4、LTD4、LTE4)缓激肽腺苷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白介素(IL4、IL5、IL13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扰素(IFN-)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变态反应学说外源性变应原进入病人体内产生的IgE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并与IgE抗体结合后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胺、白三烯(LTs)、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嗜酸性粒细

8、胞趋化因子(ECF)等介质(immediateasthmaticreaction,IAR)变态反应学说支气管腔狭窄速发相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