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与性别:西方学界对中国的分析(李静君)

劳工与性别:西方学界对中国的分析(李静君)

ID:18744494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22

劳工与性别:西方学界对中国的分析(李静君)_第1页
劳工与性别:西方学界对中国的分析(李静君)_第2页
劳工与性别:西方学界对中国的分析(李静君)_第3页
劳工与性别:西方学界对中国的分析(李静君)_第4页
劳工与性别:西方学界对中国的分析(李静君)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工与性别:西方学界对中国的分析(李静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劳工与性别:西方学界对中国的分析李静君美国密执根大学社会学系无论我们形容中国这二十年来的变化为(市场改革)或市场过渡或者(第二次革命)国内外的社会学学者都会同意,中国的社会结构及分层机制正在出现深刻的转变,在国家社会主义的制度及历史基础上,中国社会不但在内部出现市场,亦同时与外来的全球化资本主义globalcapitalism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现象,就特别富理论的挑战性,这是因为发源于西方发达工业国的分层理论,植根于市场经济及资本制度,正好提供丰富的概念及理论传统,帮助我们分析今日(市场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经验,亦比

2、改革前更能深化这些既有的分层理论,相信在座很多会同意社会与中国研究应该朝相辅相承,互相挑战,促进的方向发展。改革或过渡有第二个理论涵义,就是有必要侧重分层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而非只作为一已定型的结构。换句话说,当社会结构本身在变的时候,最有社会学意义的分析,可能是结构型成(structuration)而非结构,具体而言,我们要重新理解社会群体的定义,界限,和群体间的关系,而不能假设过去社会结构遗留下来的群体单位和划分在在今天一样有用,我在广东做研究遇到不少来自农村的年轻姑娘,到深圳、广州工厂找工作,然后还乡开小店、当个体,究竟这些妇女是农民、工人抑或小资产者呢

3、?六月时我到过浙江一些很成功的乡镇企业已开始发展成跨国企业,它们的高级行政人员及老板至今仍是农民户口,社会学者应怎样把他们归类呢?将人们归类,出现此类困难,主要是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里,社会群体的(利益)意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分层的核心问题,是需要在理论辅助下,对社会(过程)作详细观察及分析,才可把握。这时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要发掘有意义的分析单位,了解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分层机制,才可把握。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要发掘有意义的分析单位,了解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分层机制,就不能只执迷于大量数据的收集,以为有大型的有关收入分配的统计调查就能描

4、述出(结构)这种可被称为(统计主义)statisticsm或(分层主义)stratificationism的误区。在1996年美国社会学学报(AJS)一个有关(市场过渡)的专题讨论也提及到。西方社会学界中,对中国分层的理论化的重点,都集中在精英阶层。这点在对mardettransitiontheory的热烈讨论中可见一般,正如大家了解,这理论要处理的是精英阶层的重组及社会流动的资源凭借,是连络资本、文化资本、官位抑或是财产。要了解谁是新精英固然重要,又或者我们对成功、当权的社会阶层较有兴趣,就如对发达沿海地区的研究远多于内陆地区,劳工与性别社会学的理论起点是

5、弱势群体,他们不单代表了当前的社会问题如失业工人、下岗女工等、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研究,会提示出社会的动态分析中的根本问题,是社会学问题而都是较容易从弱势群体的观察中发现。12下面,我会先综合报告一下国外对中国劳工的研究方向,由于改革以来劳工研究,发展时期较短,我会较多提出我个人的观点及现在进行的研究,作为一个(研究日程)来跟大家讨论。大致上,西方对中国劳工的研究,可以分三路向,第一是社会动态(socialmovement)尤其是革命运动的角度去研究;第二是从社会制度(socialinstitution)的进路去研究,第三,也是我认为在市场社会主义时期最有理

6、论意义的,是从阶级构成(classformation)的题域去研究。 中国劳工研究 中国劳工运动(SocialMovement) 从社会运动、革命运动这一角度去处理中国劳工问题,较多是历史学者、政治学者,亦有少部分是社会学学者,他们都受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去了解中国工人在十九世纪末期起,随着帝国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而出现,并发展出集体动员能力,及集体意识,成为中国近代一级重要的革命力量,这些研究分析了中国现代工人阶级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民国时期的反帝国主义运动及其后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角色、组织、动员策略,与社会其它阶层及政治势力的关系。被公认为此一领域开

7、拓性著述的,是法国学者jeanChesneaux1962年出版,(1968年译成英文)的TheChineseLaborMovement1912-1927(1968)。此书详细描述了中国现代工人阶级的组成、分布及自五四运动以来发展成为有革命意识阶级,他尤其强调共产党对工人阶级所起的领导作用。此外,陈明述(1975)对广东珠江三角洲工人运动的研究,就认为现代中国工人在五四以前的辛亥革命中已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当中亦不完全是以现代工厂工人作主导,亦不全然由共产党处理垄断领导地位。他指出广东地区的传统手工业工人,及他们的传统组织如行会、乡亲会馆、地域组织都成为工人运动

8、的支柱,阶级意识与民族意识同样重要;罢工、罢市的反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