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

ID:18744912

大小:819.50 KB

页数:78页

时间:2018-09-22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_第1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_第2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_第3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_第4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它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其中有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与营养因素关系密切,合理的膳食已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同人类历史的发展相联系的。远古时代,人们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他们所摄取的都是未经加工的天然食物,营养成分相对平衡。随着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环境(包括饮食)的改变,营养不平衡的现象逐渐发生。一些人可能出现营养过剩,另些人则处于营养缺乏状态。这两种极端,加上其他因素,均可导

2、致各种不同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根据历史资料,古罗马的贵族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其膳食成分与现今西方国家十分接近,已记录这些人中有心绞痛和突然死亡发生。在埃及贵族的干尸中也发现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我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宫室女尸,距今两千多年,经现代病理学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的病理变化。到了近代,尤其是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根据最近资料,美国平均每人每日摄入的脂肪在100g以上,而且主要为动物脂肪,食物胆固醇为400~700mg,平均560mg,粗粮的摄入很少,而精糖的消耗量却很高(100g以上)。此外,酒

3、精和食盐的消耗量也很大。总热量摄入过多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造成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西方的俗语“人们正在用自己的牙齿挖掘自己的坟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衡所导致的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和肿瘤等一直保持上升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美国国会于1977年提出“饮食脂肪方针”(dietarygoal),倡导人们1进食更多的谷物,以使复杂糖的摄入量,由原来仅占总热量的28%增加到48%,2脂肪的摄入由总热量的40%降至30%,3并适当控

4、制动物脂肪与植物油的比例,4增加蔬菜和瓜果,5限制胆固醇、蔗糖和盐的摄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疾病。普遍认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和缺少体力活动是其致病的危险因素。自古以来就知“膏粱厚味”,即脂肪过多的饮食可使人缩短寿命,而素食则可使人长寿冠心病的发病率在40岁以后逐渐增加,也有遗传影响。绝大多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早期改变是动脉内膜脂质沉着,继之引起内膜结缔组织增生,造成动脉管腔的狭窄,以至闭塞。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临床上高脂蛋白血症可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蛋白血症又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5、的发生和发展。两者互为因果,并有密切关系一、临床症状临床将冠心病分为隐匿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硬化和猝死等型。不同类型冠心病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隐匿性病人可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倒置等缺血表现。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前胸压榨或疼痛感,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亚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心肌梗死是冠心病较为严重的类型,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酶活力增高及进

6、行性心电图变化等表现心肌硬化表现: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所引起。猝死多系心脏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或起搏、传导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以致心脏骤停而死亡二、营养代谢(一)脂类脂肪数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正相关。饮食脂肪总量是影响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主要因素。日本人均摄入脂肪占总能量40%以上的地区,居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升高。摄入脂肪量为总能量10%以下证实脉粥样硬化症者较为少见。WHO证实55岁男性每人每天摄入脂肪量,或占饮食总能量的比例与冠心病病死率之

7、间呈明显正相关,故减少饮食脂肪摄入是防止冠心病的有效措施。脂肪酸比例应注意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饮食中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同时减少饱和脂肪酸的供给,血清胆固醇水平有中等程度下降之比,并有降低血液凝固的趋势。但多不饱和脂肪酸P与饱和脂肪酸S比值更为重要。当前P/S推荐比值范围是从1-2:1。当摄入饱和脂肪酸增高时,血液胆固醇水平上升,而增加亚油酸可阻止胆固醇增高。脂肪质量饮食脂肪的质量比数量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影响更重要。饮食脂肪由甘油三酯组成。人体每天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必需脂肪酸。

8、吃鱼较多的日本人和吃橄榄油较多的地中海沿岸居民冠心病发病率并不高。丹麦人摄入脂肪的量为140g/d,而英美人为120g/d,前者冠心病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