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ID:18751683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22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_第1页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_第2页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_第3页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_第4页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班级姓名课题名称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目录1.选题意义与可行性分析2.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总体研究思路及预期研究成果4.研究工作计划5.主要参考文献成绩:答辩意见答辩组长签名:年月日系主任审核意见签名:年月日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

2、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7开题报告1.选题意义与可行性分析1.1选题意义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镇化的程度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城市中生活,农村也在不断的城镇化。根据联合国预测数据,到2020年,世界城镇化将达到54.9%,城市人口将突破42亿。在这个大潮流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程度也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解决。空气污染、水污染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病”的集中表现,所造成的健康损失极大,事关生命安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大

3、城市病”并不仅仅是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所造成的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问题,更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扭曲的激励机制联系在一起,最终导致了“病态的城市化”。尤其是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甚至直接威胁城镇居民的生存底线,喝干净水,吸清洁空气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期待。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来看,中国城市发展正处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瓶颈期,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制约着城镇化的道路。城镇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引起生活环境的恶劣变化,是社会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城市整合等因素也制约着城镇化的发展,因此,中国城镇化迫切

4、需要向绿色发展转型,我国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绿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1.2可行性分析国际上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城镇化注重与自然的融合(20世纪20年代以前)。古希腊和古埃及时期,城市的建设就主张从城市的环境因素来考虑其选址、形态和布局。这是城镇化绿色发展的早期萌芽,而1898年英国学者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form)和《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5.1-9,,

5、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7中提出的建设田园城市的设想,则可以看作是现代绿色城镇化的开端,对城镇化的生态规划起了启蒙作用。(二)城镇化中引入生态学思想,创立城市生态学,研究

6、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的影响下,城镇化发展中开始引入生态学思想,并逐渐系统化,创立了城市生态学。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CIAM)制定的“城市规划大纲”即“雅典宪章”中,已开始将生态思想引入城镇化进程中。该“大纲”指出,城市的扩张不断吞噬着风景优美的周边绿色地带,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公众健康进一步遭到威胁;城市扩张剥夺了人们身心受到滋养的权利。因此,城市规划的首要责任是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最基本需要,从人类的居住、休闲、工作、交通四大主要活动入手,“把自然引入城市”,将城市纳入其所在地域的整体影响之中考虑,以区域规划

7、取代简单的行政规划,城市聚合体的界限应由其经济影响范围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城镇化发展中生态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三)将绿色生态研究放在城镇发展的中心地位,强调城市发展重点应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关系,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20世纪80年代以后)。此时期,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潮进一步高涨。特别是到90年代,绿色发展成为主流,在城镇化发展中,绿色理念全方位推进,从只注重绿色规划到向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绿色文化全方位渗透。1981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亚尼茨基(O.Yanitsky)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想模式,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