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

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

ID:18755508

大小:1.41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8-09-22

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_第1页
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_第2页
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_第3页
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_第4页
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儿童品行异常第一节品行异常与教育第二节常见的品行障碍第三节青少年违法与犯罪第四节成瘾行为第五节自杀行为第一节品行异常与教育一、品行障碍定义与分类1.定义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是指18岁以下儿童或少年反复出现违反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一、品行障碍定义与分类2.分类团伙-侵犯型:这类患儿有同伙,对他人常常施行身体暴力,侵犯人家利益。非团伙-侵犯型;患儿同伴关系不良,也对他人施行暴力,侵犯人家利益。团伙-非侵犯型:患儿有同伙,常常表现出逃学,离家出走,撒谎。非团伙-非侵犯型:患儿同伴关系不良,也表现出逃学,离家出走

2、和撒谎。二、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我国以CCMD—2R提出的诊断标准有三条。1.品行障碍发生于儿童少年期,持续半年以上;2.至少有下列行为中的一项:(1)经常挑起或参与斗殴;(2)经常故意伤害他人或虐待动物;(3)经常故意破坏家里的东西或公共财物;(4)故意纵火;(5)经常偷窃;(6)瞒过家长全天逃学,一学期三次以上;(7)无明显原因离家出走,彻夜不归,至少两次;(8)经常撒谎,并非为了逃避惩罚;(9)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3.不是其他精神障碍所引起。三、品行障碍的原因1.社会问题社会政治思潮、经济状况、社会道德标准、社会风气等都对儿童的道德、品质、行为和性格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对儿童

3、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2.家庭影响家庭是影响儿童品行发展的最重要方面。许多调查表明,家庭教养不良和物质剥夺、亲情淡漠、亲子关系对立与敌视、家庭有犯罪成员、对子女缺乏适当监督和养护、父母不和与离异、虐待儿童等均与儿童品行障碍有关。据报导,60%的少年犯来自破裂家庭。3.幼儿园与学校教育从幼儿园起,教师对儿童品行的塑造就有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简单粗暴、冷漠、忽视、惩罚、不公正对待、严厉批评都可能导致品行障碍的发生。学校是儿童少年同伴交往的重要场所,不良的社交与品行障碍有关。4.心理创伤与冲突父母离异、死亡、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患重病、受惩罚等均可对儿童的情感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儿童的心理需要不能满足

4、,生理发育冲动与社会规范的矛盾不能解决,经济上依靠父母而自我独立意识又不断增强,青春期面临的心理困惑,复杂的人际交往等等,均可导致儿童少年精神紧张、焦虑不安,产生品行问题。三、品行障碍的原因5.生物因素研究表明,外伤和患臆病的儿童、遗传病患儿都可能出现品行问题。XYY型者的行为问题发生率高出一般人群的4—5倍,原来认为它是侵犯性行为的主要原因,现在多数人的看法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才使患者侵犯性行为增加。雄性激素与侵犯性有关,所以男性的侵犯性行为更为多见。四、儿童道德品质培养1.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特点小学1—2年级学生尚未形成道德信念3—4年级学生才表现出道德方面的愿望,但信念还不稳定5年级学生开

5、始表现出具有一定自觉性、独立性和坚定性的道德信念2.道德品质培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对年龄小的儿童,多从道德行为的训练入手来培养其道德品质。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一般包括三个部分:(1)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2)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3)道德意志的锻炼第二节常见的品行障碍一、攻击行为-aggressivebehavior又称侵犯行为,是指基于愤怒、敌意、憎恨和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或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它可以是具体行动,也可以是语言文字。由一个生物体对另一个生物体传达有害的刺激;这个有害刺激的传达带有伤害对方的意图;攻击者期待这个有害的刺激能达到他所希望

6、的效果。第二节常见的品行障碍一、攻击行为根据性质可将攻击行为分为二类。1.良性攻击行为:良性攻击行为是指在种族或个体生存受到威胁、或者荣誉尊严和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所发生的防御性行为。它对于个体的生物适应和社会适应及种族生存与繁衍具有积极意义。2.恶性攻击行为:恶性攻击行为是一类为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及法律制度等所禁戒的侵害性行为,它在客观上导致物品损毁、肉体的伤害和心灵的苦痛,具有一定的残忍性和破坏性。攻击行为的形成原因(一)社会学习论的观点1.儿童经由观察楷模习得攻击;2.儿童很可能会仿效高地位的人,他们经由攻击得到酬赏或没有被惩罚的后果使其攻击行为更易被模仿;3.经由观察或练习,孩子发现表现

7、攻击行为可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特别是在其他方法不适用而攻击行为又被认可时;4.儿童过去如有攻击史,观看电视播映的攻击行为,会增强其攻击行为表现几率;5.若家庭成员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儿童更易表现出攻击行为;6.攻击性行为对他人具有强制影响力,当一个人对他人采取攻击行为时,另一个人也倾向于以攻击行为响应。(2)榜样的攻击言语:打他的鼻子/把他扔起来/打倒他/踢他(1)榜样的攻击行为:击打→竖起来抛向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