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探放水设计方案

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探放水设计方案

ID:18774500

大小:202.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9-23

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探放水设计方案_第1页
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探放水设计方案_第2页
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探放水设计方案_第3页
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探放水设计方案_第4页
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探放水设计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探放水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探放水设计方案第一章探放水工程设计内容井下探放水是防止水害的主要手段,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煤业有限公司属资源整合后的矿井,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煤业有限公司采区轨道大巷布置在8#煤层中,根据《地质报告》和井田实际开采情况,上层4、5#煤层为采空区,8#煤层为实体煤层,因此在开拓掘进过程中必须遵循“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保障矿井健康,安全,和谐发展,确实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实到矿井安全生产中。第一节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井田内沟壑纵横,切割强烈,具典型的黄土地

2、貌特征。在梁峁地带多被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所覆盖,沟谷中广泛出露第三系上新统红土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井田地势总体为两侧高,中间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部,海拔1037.3m,最低点位于井田中部的沟谷中,海拔828.5m,最大相对高差208.8m。一、地表水与气象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仅在井田中部有一大沟,雨季时有短暂洪水流过。井田内各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各含水层均沿裂隙、岩溶向深部迳流或以泉水形式排泄。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春季干旱无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度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多年日平均最

3、高气温32.5℃,最低气温-20.1℃,多年平均气温12.5℃。全年无霜期175天,每年11月底冻结,翌年3月初解冻。最大冻土深度0.91m,降水量为374.4~577.7mm,大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711mm,蒸发量大于降雨量。二、主要含水层301.奥陶系碳酸盐类岩溶水含水岩组埋藏于井田深部,距地表深浅不一,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本组岩溶发育,富水性强,一般单井出水量小于1000m3/d。但埋深大于390m时仅见局部小深洞。据本井田东南方向4km的CS6钻孔以及柳林泉

4、域水位资料,本井田奥陶系灰岩岩溶水水位标高在805.00m,5、8、9、10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分别为745m、700m、690m、680m,低于奥灰水位,故本区下部开采为承压开采,在有导水构造的情况下,对煤层开采构成威胁。今后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奥灰水突水事故。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碎屑岩类夹碳酸盐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根据资料分析主要含水层为五层灰岩,总厚度平均为19m左右。灰岩厚度较大,裂隙发育富水性强。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单位涌水量q=0.1191/s.m。渗透系数为0.195m/d,水质类型

5、为HCO3-·SO42--Ca2+·Mg2+型水。3.二叠系下统碎屑岩类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钙、泥质胶结的中粒砂岩,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容易接受大气降水或地表水补给,沿裂隙或顺层迳流,富水性较弱。4.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含水层连续性差,基本不含水,补给条件也不好,富水性较差。三、主要隔水层1.本溪组隔水层本溪组底部为一套以泥岩和铁铝质粘土岩为主的地层,夹有砂岩和薄层灰岩,该层分布普遍,厚度稳定,一般是26m左右,是太原组与下伏奥陶系灰岩之间的重要隔水层,隔水性较好。2.山西组隔水层山西组中含有十余米以泥

6、岩和砂质泥岩为主的地层,层位稳定而连30续,加之山西组的弱富水性,故为5号煤层与太原组之间的较好的隔水层。四、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奥陶系岩溶水的补给主要为基岩裸露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井田内奥灰水属区域岩溶水径流区,岩溶水由南向北方向运移,本井田奥灰岩溶水水位标高在805m。石炭系和二叠系的砂岩裂隙水,在接受大气降水和季节性河流以及上覆含水层的入渗补给后,顺岩层倾斜方向运移,上部含水层在沟谷中以侵蚀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下部含水层顺层向西排出井田外。现采煤矿的矿坑排水和民井开采是其主要的排泄方式

7、。五、矿井充水因素根据井田含水层发育情况并结合本矿和周围生产矿井井下涌水情况综合分析,该矿井的充水因素主要有:1、地表水对开采煤矿的影响井田内有锄沟,井田东部外围有罗侯沟,均为季节性流水,随着煤矿的开采,顶部岩层将遭到破坏,会使地表岩层裂隙加大、增多,甚至形成地面塌陷,因此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以防沟谷地表水及泥砂贯入矿坑,造成危害。2、构造对开采煤层的影响井田内尚未发现大的构造形迹,井田地层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地层平缓,倾角为3~7°。在井田中东部发育一背斜,轴迹总体走向为北

8、东-南西向,两翼产状均较平缓,倾角5°,为一宽缓的对称背斜;另在井田南部发育一向斜,轴迹总体走向为北西-南东向,两翼产状均较平缓,倾角6°30,为一对称的向斜。但由于奥灰水水头均高于主采5、8、9、10号煤层底板,一但有断层存在,有可能形成导水通道,使岩溶水涌入矿井,造成水害。3、采空区积水对开采煤层的影响据调查,根据采煤方法、地层产状、顶底板岩性及其稳定性、返水孔情况,确定本区存在16块采空积水区,另外据调查采空区都有一定积气存在。见采空区情况统计表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