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v.

-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v.

ID:18785421

大小:1.73 MB

页数:147页

时间:2018-09-23

-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v._第1页
-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v._第2页
-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v._第3页
-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v._第4页
-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v._第5页
-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v._第6页
-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v._第7页
-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v._第8页
-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v._第9页
-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v._第10页
资源描述:

《-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QB/CUXXX-200X××××—××××中国联通公司发布2009-11-11实施2009-11-11发布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TestSpecificationforChinaUnicomWirelessLANAccessPointEquipment(Standalonemode)(V1.0)QB/CU162-2009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缩略语14WLANAP设备分类25功能45.1WLAN空口相关功能45.2VLAN功能85.3Qo

2、S功能95.4安全相关功能115.5IGMPSnooping功能165.6以太网远端供电功能175.7上行链路完整性测试185.8设备断电重启后自动恢复服务能力测试186性能196.1无加密时的吞吐量—理想环境196.2无加密时的吞吐量—实际环境206.3有加密时的吞吐量216.4多种安全机制混合接入情况下的吞吐量226.5最大用户关联数226.6无加密时多用户的性能236.7有加密时多用户的性能236.8长距离传输性能测试246.9射频接口性能257认证计费相关功能287.1认证相关功能287.2计费相关功能318路由型AP相关功能338.1静态路由33

3、8.2动态路由支持(可选)338.3DHCPServer功能348.4NAT和NAPT功能349管理维护功能359.1SNMP远程管理协议369.2TR-069功能测试369.3网管功能测试389.4SNMPMIB节点测试4310环境测试4610.1低温测试46III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10.2高温高湿测试4710.3过电压过流测试4710.4雷击测试48III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前言本标准是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技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下:1.《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技术规范

4、》2.《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控制器设备技术规范》3.《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4.《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集中管理型)》本标准是《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本标准与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技术规范配套使用。本标准由中国联通技术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联通技术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联通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智江、刘晓甲、党梅梅、厉盛义、陆洋、张文钺、李云洁、周晓霞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III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

5、(独立控制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WLANAP)的测试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认证计费功能测试、路由型AP相关功能测试和管理维护功能测试。本标准列出的各项指标要求应按照相应的测试规范描述的条件进行测试。本标准适用于独立控制室内分布型和独立控制室内放装型两类产品。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6、[1]GB15629.11-2003《信息技术系统间过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设备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2]YD/T1082-2000《接入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条件》[3]IEEEStd802.11-2007,“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exchangebetweensystems―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Specificrequirements:Part11:Wirele

7、ssLANMediumAccessControl(MAC)PhysicalLayer(PHY)Specifications”[4]IEEEStd802.1Q-2005,“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s”[5]IEEEStd802.1X-2004,“Port-BasedNetworkAccessControl”[6]BroadbandForumTR-069Amendment2,“CPEWANManagementProtocol”[7]BroadbandForumTR-098Amendment2,“InternetGateway

8、DeviceDataModelforTR-069”3 缩略语AP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