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大题

中国文化概论大题

ID:18785513

大小:79.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9-24

中国文化概论大题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大题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大题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大题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大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大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中国文化概论大题A名词解释一.绪论1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像,在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被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2文化政策: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对策原则3文化传统:

2、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4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文化在发展中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的,也有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由于每种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他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5国别文化: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

3、文化。它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和国情为基础6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7文化产品:广义的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包括物质和精神。狭义的专指精神产品,他是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的纯粹的思想观念产物8上层文化:宫廷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9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

4、神创造的全部10狭义文化:侠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及时观察物质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11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12文化现象: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13文化事像:当一种现象以

5、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识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成为文化事像14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像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称作文化观念二.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1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文学是意义的领会人因为有了文化才思考世界的意义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意义2文学的真实性: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所谓合理是指艺术形象应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有了这种合理的逻辑也就可以被读者理

6、解,大家就会觉得他真实。所谓合情就是指作品必须表现人们的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和真诚的意向。合情可以把假定的虚构升华为真实的3诗言志说:我国古代文化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言志的意思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倾向抱负,也不能否定其中含有情的意思。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观点相当普遍。到汉代,对诗言志的认识大大前进一步。《毛诗序》继承《乐记》观点,提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语言”4表演艺术:一种通过表演者活动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包

7、括音乐和舞蹈5造型艺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在空间中塑造平面或立体形象艺术。包括绘画和雕塑6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他就是文学7综合艺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艺术使用的材料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等8“诗缘情”说:文学家陆机提出的一种学说,语出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文选·文赋》李善注:“诗以言志,故曰缘情。”缘情,即抒情。陆机指出了诗歌抒发感情的特征为了把感情抒发好,必须做到语言精美绮丽,音韵悦耳动听。这是对先秦以来传统的“诗言志”理论的重大发展9“教化说”:中国古代文学家提出

8、的一种关于文学与社会政治关系的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把文学视为社会伦理道德教化的工具。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的诗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诗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种强调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化思想,长期以来便成为中国古代一种占主导倾向的文学观念10“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