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医学课件

中医中药-医学课件

ID:18815214

大小:659.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9-25

中医中药-医学课件_第1页
中医中药-医学课件_第2页
中医中药-医学课件_第3页
中医中药-医学课件_第4页
中医中药-医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中药-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热药方一、定义: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方),叫做清热药(方)。二、应用:里热证。三、药分类:1、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泻火石膏与知母2、清热解毒药:银花、连翘。公英、白头翁。解毒银花与连翘3、清热凉血药:生地、丹皮。凉血生地与丹皮4、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燥湿三黄芩连柏5、清热解暑药:荷叶、青蒿。6、清热明目药:草决明、谷精草。7、清虚热药:银胡、地骨皮。四、方分类分类适用于代表方1、清气分热气分证白虎汤2、清营凉血营分证清营汤血分证犀角地黄汤3、清热解毒温毒、热毒、丹毒、疔毒等证五味消毒饮4、清热

2、解暑暑热证清暑益气汤5、清脏腑热热邪偏盛某一脏腑龙胆泻肝汤6、养阴清热热病后期,邪热耗阴青蒿鳖甲汤五、使用注意1、有表邪的当先解表后清里,或表里同治。2、阳气不足,脾胃虚寒者慎用。3、中病即止,不可过用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或配扶正药使用。六、药物简介1、清热泻火药凡以清热泻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泻火药,适用于气分实热的高热烦渴和肺、胃、心、肝火盛所引起的实热病证。清热泻火石膏清热力强,善清胃热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气分实热证知母清热力稍逊,善清虚热肺热喘咳证滋阴润燥:热病后期,阴虚低热2、清热解毒药凡

3、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解毒药。适用于各种热毒证,如痈疽疔疮,瘟毒发斑,丹毒,喉痹,热毒血痢的病证。清热解毒透表银花:凉血止痢:各种热毒痢。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连翘:消痈散结:痈疮疖肿,瘰疠痰核。3、清热凉血药凡以清热凉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凉血药,适用于热入营分和血分,以及血热妄行所致出血的病证。有滋补之性。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病伤津,阴虚内热。善治骨蒸潮热。丹皮热入营血活血散瘀:血热血瘀,经闭痛经,(发斑、各种出血)癥瘕积聚。4、清热燥湿药凡以清热燥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燥湿药,适用于湿热诸病证

4、。清热燥湿黄芩偏于上焦:善清肺火咳嗽泻火解毒清热安胎:胎动不安黄连偏于中焦:呕吐泻痢实火湿热善清心火:热病心烦及热毒证黄柏偏于下焦:下焦湿热的小便涩痛下焦湿热的下肢疼痛善清肾火:阴虚火旺七、方剂简介1、白虎汤《伤寒论》组成方解功效主治石膏君清热泻火,生津除烦清热生津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知母臣助石膏清热生津粳米甘草佐使养胃和中,防寒凉伤胃临床运用:①本方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②热盛,气阴两伤,脉浮大无力,加人参益气生津,名白虎加人参汤。③治疗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加桂枝,名

5、白虎加桂枝汤。④身重胸闷,汗多,舌红苔白腻加苍术,名白虎加苍术汤。⑤斑疹高热不退加元参犀角,名化斑汤。⑥现代多用本方治疗肺炎、乙脑、流脑、流行性出血热、产后发热、麻疹合并肺炎、牙龈肿痛等见上述症状者。2、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组成方解功效主治龙胆草君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泻清肝下胆焦实湿火热,。肝胆实火,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带下黄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黄芩、栀子臣清热泻火木通、车前子、泽泻佐清热利湿生地、当归佐养血益阴以防肝火伤阴柴胡使引诸药入肝胆甘草使调和诸药临床运用

6、:①本方以肝胆实火和湿热下注为辨证要点。②肝火上炎之头痛眩晕,目赤多眵,口苦易怒加菊花,桑叶以清肝明目。③现代多用本方治疗肝炎,胆囊炎,急性结膜炎,中耳炎,急性膀胱炎,急性盆腔炎,高血压,带状疱疹等见上述症状者。泻下药方一、定义:凡能泻下通便,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或攻逐水饮为主要作用的药(方),叫做泻下药(方)。二、应用: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冷积寒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三、药分类分类性味主要作用主治1、泻下药多属苦寒泻热通便泻下力较强热结便秘及火热上炎之里实热证。2、润下药多属甘平润肠通便泻下力较缓年老体弱、血

7、少津枯所致的肠燥便秘。3、逐水药苦寒或辛温攻逐水饮泻下力最强水肿,臌胀,胸胁停饮。四、方分类分类适用于代表方1、寒下剂里热积滞实证大承气汤2、温下剂里寒积滞实证温脾汤3、润下剂肠燥津亏麻子仁丸4、逐水剂水饮壅盛十枣汤五、使用注意1、本类药物主要针对里实证而设,若里实兼有表者,当先解表,然后攻里,必要时可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入里;若里实而正虚者,可配补益药,以攻补兼施,使祛邪而不伤正。2、药性苦寒的泻下药以实热壅滞燥屎坚积者为宜,治疗寒积便秘需配温里药、腹部胀满而气机不畅可配行气药。3、作用强烈的泻下药,如大黄,大戟等对老

8、弱,孕妇均慎用或禁用。4、泻下药易伤胃气,故应中病即止,切勿过剂。六、药物简介:大黄泻火凉血:实火头痛、目赤咽痛、口疮、热性出血。泻热通便清热解毒:热毒疮疡、烧伤、肠痈。胃肠积滞热结便秘活血祛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跌打损伤。芒硝清热解毒:目赤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润燥软坚:大便燥结。乳痈。润肠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