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ID:18840648

大小:16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23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_第1页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_第2页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_第3页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_第4页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⒈由可见光(400nm<λ<78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是(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153.5kJ/mol正丁烯>乙烯>正丁烷。⒋大

2、气颗粒物依照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分别是爱根核模、积聚模和粗粒子模,并用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其中爱根核模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颗粒物,以及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而生成的二次颗粒物。⒌由电介质促成的聚集称作凝聚,而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称作絮凝;根据DLVO理论把范德华吸引力和扩散双电层排斥力考虑为仅有的作用因素。⒍水中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和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⒎污染物由土壤向植物体内的迁移主要包括被动迁移

3、和主动迁移两种方式;植物摄取氮的主要形态是NH4+和NO3-。⒏土壤的固磷作用可通过化学沉淀、土壤固相表面交换吸附作用、闭蓄作用以及生物固定作用完成。⒐砷的甲基化在厌氧菌作用下主要产生二甲基胂,而好氧的甲基化反应则产生三甲基胂;当土壤处于淹水还原状态时,砷对植物的危害增大;与无机砷相比,有机砷的毒性减少。(后2个空填“增大”或“减少”)⒑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机理主要是烷基链上甲基氧化(或ω氧化)、b氧化、芳香族化合物的氧化和脱磺化过程。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环境物理效应的是A。A.温室效应B.土壤盐碱

4、化C.光化学烟雾D.酸雨2.关于HO·说法不正确的是B。A.O3的光解是清洁大气中HO·的主要来源。B.对于污染大气,HO·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C.HO·的光化学生成率白天高于夜间。D.HO·有很高的活性,具有强氧化作用。3.在低层大气中可以吸收全部来自太阳的紫外光和部分见光的物质是B。A.O3B.NO2C.SO2D.HNO34.将下列物质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A。A.2-丁烯>1-丁烯>乙烯>正丁烷B.1-丁烯>2-丁烯>乙烯>正丁烷C.乙烯>2-丁烯>1-丁烯>正丁烷D.1

5、-丁烯>乙烯>2-丁烯>正丁烷5.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类,能给出饱和吸附量的等温线是C。A.F型B.L型C.H型D.W型6.关于重金属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Cr3+的毒性小于Cr6+B.水中Cr3+的迁移能力大于Cr6+C.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铬也可以发生甲基化7.2,5-二甲基呋喃在蒸馏水中将其暴露于阳光中没有反应,但是它在含有天然腐殖质的水中降解很快,这是因为2,5-二甲基呋喃发生了B。A.直接光解B.敏化光解C.氧化反应D.共代谢8.D是土壤中生物最活跃的一层,有机质大部分在这一层。

6、A.覆盖层B.母质层C.淀积层D.淋溶层9.在黏土矿物的形成过程中,常常发生半径相近的离子取代一部分铝(Ⅲ)或硅(Ⅳ)的现象,即同晶置换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Al3+可被Fe3+取代B.同晶置换后的晶体构造并未改变C.Al3+可被Mg2+取代D.高岭石富含钾就是同晶置换的结果10.有关土壤的阴离子交换吸附说法不正确的是D。A.是指带正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阴离子与溶液中阴离子的交换作用B.主要是形成难溶性的沉淀而被强烈的吸附C.Cl-、NO3-等离子不被或很少被土壤吸附D.各种离子被土壤胶体吸附的顺

7、序为:PO43->F->HCO3->SO42-11.痛痛病是由于长期食用含A量高的稻米引起的中毒。A.镉B.铬C.砷D.铅12.水俣病事件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的重金属污染重大事件。在烷基汞中,不属于水俣病的致病性物质的是D。A.甲基汞13.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强的化合物是D。A.DDT B.六六六C.2,3-DD.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14.某些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产生积累放大作用,这是D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A.物理迁移B.机械迁移C.物理化学迁移D.生物迁移15.B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是由于贫

8、穷造成的,并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第一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A.《21世纪议程》B.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人类环境宣言C.1987年发表的《我们的未来》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16.平流层内热源是B。A.臭氧的分解过程B.臭氧的形成过程C.来源于下层对流层气体的辐射热D.来源于上层中间层气体的辐射热17.发生逆温现象的气层稳定性特强,这对于大气中垂直运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不利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