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川乡侯川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1

侯家川乡侯川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1

ID:18862824

大小:5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25

侯家川乡侯川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1_第1页
侯家川乡侯川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1_第2页
侯家川乡侯川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1_第3页
侯家川乡侯川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1_第4页
侯家川乡侯川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1_第5页
资源描述:

《侯家川乡侯川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会宁县侯家川乡侯川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09年——2012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根据《会宁县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结合侯川村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村情概况侯川村位于会宁县南部,系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辖12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04户,总人口2423人,劳动力1155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326人(次),共有耕地9560亩,人均3.9亩。2008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4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0元。(一)特色产业养殖方面:全村把发展壮大养鸡业作为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

2、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特色产业,并通过政府项目扶持和养殖大户技术上帮助,全村乌鸡养殖户80户,饲养量达到16万只,蛋鸡养殖户100户,饲养量达到10万只,年收入达到246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种植方面:以旱作农业玉米、冬小麦种植为主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冬小麦种植面积1500亩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

3、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13,地膜玉米种植为养殖业提供了饲料来源,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而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通过养殖业带动了种植业的发展,从而在全村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良性循环,产业优化升级增效的格局。(二)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共完成农村通达工程1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600多亩,改造输变电线路22公里

4、,“三位一体”沼气100座正在建设。(三)社会事业全村共有小学2所,教师30人,学生520人,小学入学率达到了100%;初级中学1所,教师50人,学生1200多人。卫生院一处,执业医生10人。已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村民2053人,参保率84.7%,有369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四)村级组织侯川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4人,其中女党员5人。“双联双带”活动实施以来,在各级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全村共涌现出党员致富带头人9名,村党支部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名,确定重点培养对象4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随着党的支农惠

5、农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户,目前我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经济发展较快,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以乌鸡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

6、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13以冬小麦、洋芋为主导产业的种植业初具规模。但是,也存在基础设施老化,特色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农民素质不高,转移就业能力差等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二、工作思路按照“主导产业强村、龙头企业帮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新农村发展思路,调结构、新产业、抓项目、强基础、转特色、建机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以“农民增收工程、农民培训工程、环境工程、公共管理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等五大项目为总揽,以乌鸡养殖带动全乡特色产业发

7、展,着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侯川村建成以乌鸡特色养殖、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的“一村一品”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三、发展目标以“发展新产业、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提供新服务、树立新风尚、建立新机制”为主要建设内容,到2012年,使全村60%的农户达到小康社会建设标准,实现“六新”目标。一是特色产业形成新优势。在原分户散养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建成人畜分离集乌鸡孵化、养殖、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乌鸡养殖小区和蛋鸡养殖小区各一处,使特色养殖产业得到新提升。二是村民生活实现

8、新提高。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行旱作农业全膜覆盖种植技术项目,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