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及答案_16

-阅读理解及答案_16

ID:18864689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0

-阅读理解及答案_16_第1页
-阅读理解及答案_16_第2页
-阅读理解及答案_16_第3页
-阅读理解及答案_16_第4页
-阅读理解及答案_16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及答案_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理解及答案   ①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楂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②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③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④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  ⑤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

2、学校。  ⑥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  ⑦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  ⑧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⑨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  ⑩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  ⑾父亲夸,好儿子!  ⑿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  ⒀有一天,儿子扶下

3、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  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  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  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一串长音。  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怕父亲不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  风吹到脸上,夹杂着雾气的潮湿,多少有点儿刺骨的感

4、觉。  但儿子身上很快淌了汗,而且额上的汗珠已如小虫子似的爬来爬去。  父亲转过身来问,累吗?爸驮你一会儿。  儿子咬紧牙关说,不要!然后把胸脯挺得树一样直。  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  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里放射出万丈光芒。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  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  父亲用手一指,看,

5、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  儿子当然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  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  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  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儿子什么都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  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

6、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1期)    1.依次填写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儿子明白了父亲其实没有“母校”  2.⑧-⑿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父子的母校”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  3.儿子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  4.下列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有符合人物身份的,也有不符合的,试作分析。  ①“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②“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  ③“信不信?那家伙!”  (符合)第句。  (不符合)第句。  5.小说中“

7、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很感人,请作具体分析。(写出两点)    [参考答案]  1.父亲对儿子夸“母校”父亲带儿子去看“母校”儿子进了“母校”  2.示例一: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父子贫苦、艰难的生活现状,是父亲希望儿子读“母校”的原因之一(或“是父子对‘母校’的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原因”)。  示例二: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儿子的孝顺、懂事,使下文儿子进“母校”等情节显得真实可信。  3.①敬佩(羡慕)之情。他以为父亲读过书,是个了不起的人。②感恩(感激)之情。他明白了是父亲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