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集群在分子对接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刀片集群在分子对接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ID:18887239

大小:2.14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26

刀片集群在分子对接药物设计中的应用_第1页
刀片集群在分子对接药物设计中的应用_第2页
刀片集群在分子对接药物设计中的应用_第3页
刀片集群在分子对接药物设计中的应用_第4页
刀片集群在分子对接药物设计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刀片集群在分子对接药物设计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刀片集群在分子对接药物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在现代药物设计中,计算机模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使用高性能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总体趋势是计算精度越来越高,与实验结合日趋紧密。分子对接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通过几何匹配和能量匹配相互识别的过程,在药物设计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对接对高性能计算机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大规模的高性能计算机而言,刀片集群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曙光刀片集群系统是分子对接药物设计应用的合适平台,刀片集群可以较好满足分子对接应用的性能需求,而且更加符合现代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和用户使用要求,可以为用户带来全面的提升和收益。曙光刀片集群系统与众多分子对接软

2、件有着良好的兼容性。经过实际测试,多种分子对接软件可以在曙光刀片集群系统上获得优异的性能。1.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发展概况1894年,EmilFischer提出了药物作用的“锁钥原理”,即药物作用于体内特定部位,有如钥匙与锁的关系一样。这一思想虽然比较简单粗糙,但是其基本思路至今仍然富有活力和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现代药物设计的策略和方法已经大为丰富,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间接药物设计和直接药物设计。一,间接药物设计间接药物设计从一组(如几十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数据出发,研究其结构与活性关系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药效)

3、和进行高活性分子的结构设计。在药物设计研究的早期(20世纪60-80年代),人们对于药物作用的靶标分子大多缺乏了解,只能从药物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出发,去归纳和认识药物分子的构-效关系,因此间接药物设计成为这一时期药物设计研究的主要方法。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QSAR)是一种重要的间接药物设计方法。最早的QSAR方法由Hansch于1962年提出。它对一组小分子化合物的理化参数和生物活性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各项系数,得到反映化合物构—效关系的方程,可用于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设计具有更高活

4、性的药物分子。稍后出现的此类方法还有FreeWilson分析方法等。后来的Hansch和FreeWilson模型都没有考虑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因此被称为2D-QSAR方法。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前半期,各种在化合物三维结构基础上进行QSAR研究的方法,即3D-QSAR方法逐步发展起来,较重要的方法有:距离几何(DistanceGeometry),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其中,CoMFA方法应用较广,它采用化合物周围的静电场、范德华力场、氢键场和疏水场等的空间分布作为化合物结构描述变量,通过数学方法建立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

5、化合物周围上述各力场空间分布之间关系的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和相应的计算机处理,显示出应当如何进行结构的改造,以提高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除了2D和3DQSAR方法之外,药效基团模型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间接药物设计方法。药效基团通常是指那些可以与受体结合位点形成氢键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的原子或官能团以及它们之间特定的空间排列方式。对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的分析和比较,找出其共同的特征结构,即可建立药效基团的模型。得到药效基团模型后,即可以此为提问结构的模板,搜寻现有的小分子数据库,“筛选”出符合药效基团要求的其他分子,进行药理测试。二,直

6、接药物设计直接药物设计以药物作用的对象(靶标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为基础,研究小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设计出从空间形状和化学性质两方面都能很好地与靶标分子“结合口袋”相匹配的药物分子。这种方法就象根据“锁”的形状来配“钥匙”一样,因此被称为直接药物设计方法。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作用靶标分子(蛋白质、核酸、酶、离子通道…)被分离、鉴定,其三维结构被阐明,为直接药物设计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进入90年代以来,直接药物设计已逐渐成为药物设计研究的主要方法,可以分为全新药物设计(denovodrugdesign)和数据库搜寻(或称分子对

7、接,docking)两类。u全新药物设计这类方法是根据靶标分子与药物分子相结合的活性部位(“结合口袋”)的几何形状和化学特征,设计出与其相匹配的具有新颖结构的药物分子。实现全新药物设计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称为碎片连接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靶标分子活性部位的特征,在其“结合口袋”空腔中的相应位点上放置若干与靶标分子相匹配的基团或原子,然后用合适的连接片段(linker)将其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分子。另一种方法称为碎片生长法,该方法首先从靶标分子的结合空腔的一端开始,逐渐“延伸”药物分子的结构。在“延伸”过程中,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